近代中國的歷史,與日本的關係頗為密切。即令是辛亥革命這種看似純粹中國內政問題,也不例外。

 

    歷來探討有關日本人與辛亥革命的關係時,多半著重於日本政界、軍部、以及大陸浪人的活動。然而,日本三井財閥曾鉅額借款南方革命政府的事實也不容忽視。

 

    三井財閥是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第一大財閥,據評估其財勢超過排名第二的三菱財閥約有三倍以上。在日俄戰爭之後一段期間,僅僅三井財閥所屬三井物產會社一家公司的貿易額,就佔了全日本總貿易額的五分之一有餘。可想而知,這種財閥對於投資事業的風險,應該有相當強的評估能力,不會浪費金錢於無謂之事。而革命事業的成敗風險至為鉅大,軍費耗散甚為迅速。到底是什麼誘因,令三井財閥願意干冒投資化為泡影的風險,提供鉅額軍費援助南方臨時政府呢?

 

    辛亥革命期間,三井財閥提供南京臨時政府鉅額借款,與當時日本政府、軍部、右翼團體的活動必然有關。日本朝野各界介入中國革命,所為何來?換句話說,他們希望藉此得到什麼利益?


本文的寫作目的,乃企圖透過分析三井財閥借款的前因後果,掌握財閥在近代日本對外擴張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研究這一段歷史時,有幾個關鍵問題特別值得注意:

 

    首先,三井財閥固然早在德川幕府初期即已存在,但成為近代化企業集團卻是在明治維新之後。隨著日本轉型為近代帝國主義,積極向外擴張,三井財閥也日益壯大。三井財閥與近代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關係如何,值得深究。

 

    其次,三井財閥與其他幾股推動近代日本帝國主義的主要力量,如官僚、軍部、和大陸浪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必然會影響到三井財閥實際參與幾次向外擴張的舉動。

 

    第三,三井財閥在清末,日本帝國向中國擴張勢力範圍時,扮演何種角色?取得何種利益?素來相關近代中日關係史研究多半側重官僚、軍部和大陸浪人的活動,對於財閥的利益則著墨不多。

 

    第四,日本官僚、軍部、大陸浪人對辛亥革命的態度如何?三井財閥借款援助中國革命之舉,與這些勢力的關聯為何?日本想藉此得到什麼利益?三井財閥又有何企圖?

 

    第五,對於三井財閥等日本勢力的攻勢,南方的革命軍和北方的袁世凱有何反應?英國等在華有重大利益的列強又有何反應?

 

    最後,革命軍與袁世凱在英國的協調下議和後,導致三井財閥借款條件落空,與爾後日本的對華政策有何關聯?三井財閥在這些政策的形成過程中又扮演何種角色?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