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能會今(14)日下午針對核二廠1號機反應爐錨定螺栓斷裂事件召開第4次專家諮詢會議,由台電公司對於7支錨定螺栓斷裂的肇因再次進行報告。根據對4支送驗螺栓的最新分析,台電認為螺栓的起裂可能是材質問題、安裝因素、以及階段性腐蝕環境共同作用所致,裂紋初期由應力腐蝕龜裂造成,後期裂面成長則是由金屬疲勞所主導。

原能會下午召開第4次的核二廠1號機錨定螺栓專家諮詢會議,台電提出最新的檢驗資料,希望解答7支錨定螺栓3斷4裂的肇因。台電指出,根據核能研究所對其中4支螺栓的金相分析,螺栓一開始的起裂是由材質問題、安裝因素、以及階段性腐蝕環境所導致。

台電進一步解釋,所謂材質問題是螺栓製造時的熱處理不當,使螺栓表面出現微小氣泡孔穴;安裝因素是指當年建廠時技術較為傳統,螺栓的安裝由工人用油壓扳手鎖緊,可能施力不當導致螺牙出現磨損。

至於階段性腐蝕環境,台電說是當初反應爐及錨定螺栓安裝完成後,所在的乾井並未立即封頂,大約有數月到半年的時間處於半露天環境,導致螺栓受到雨水或濕氣的腐蝕,雖然時間很短,但卻與前述兩因素共同造成螺栓起裂。

台電表示,螺栓起裂後則由應力腐蝕龜裂(SCC)帶動初期的成長,不過其階段很短暫,隨即由後續的疲勞主導裂面的形成,最後導致斷裂。

不過上次會議台電曾排除SCC、疲勞為起裂原因,為何這次又將兩者列為裂紋成長的主要原因?負責對螺栓斷面進行分析的核研所副研究員張中興表示,上次只有2支斷裂螺栓的金相分析,這次加上另一支斷裂螺栓以及一支有裂紋螺栓的分析,所以確認了SCC和疲勞雖非起裂原因,但確實分別主導了裂面的初期及中後期成長,是螺栓從裂到斷的重要因素。

對於目前113支未斷螺栓的安全性方面,台電坦承,超音波檢測(UT)仍有可能無法檢測出2.5mm以下之裂紋,但是根據台電對裂紋成長機制所做的推估,此裂紋不會成長或成長速率極為緩慢。

台電強調,就算螺栓有2.5mm的裂紋,在運轉中承受交互應力下,其疲勞壽命仍有3.91年至6.56年,而且都可以在18個月的運轉週期後,於歲修期間以UT檢測發現並立即修復,因此不至於造成重大的安全問題。

至於外界質疑斷裂螺栓有南北向的對稱方向性,台電則說可能是巧合,未做進一步說明。關於0.29G震動,台電則表示,已經把測到0.29G垂直震動的地震儀送國家地震中心檢查,確認這具地震儀有嚴重的垂直向失真問題。台電強調,即使真的有0.29G的短暫震動,廠方都已經完成反應爐周邊組件的檢測,完全無其他異常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