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抗中國可能在西太平洋地區帶來的軍事威脅,美國近年持續推動包含第六代戰機在內的各種軍事裝備開發速度,並期待保持對中國的技術領先優勢。然而,近期有美國專家發布文章分析認為,美國空軍必須加速列裝第五代戰鬥機 F-35 ,並在 2030 年前實現五代機在空軍機隊占比超過 50 % 的目標,否則美國將無法繼續維持技術的領先,甚至可能無法爭取到六代機研發的戰略緩衝期。
美國空軍協會( AFA )旗下智庫米切爾航空航天研究所執行主任道格拉斯.伯基( Douglas Birkey )近期發布文章,以技術代差所帶來的優勢以及美軍目前面臨的戰略緊迫性兩方面進行分析,強調美國空軍加速列裝 F-35 戰機的必要性。
現正最夯:目送柯文哲情緒崩潰 張啓楷曝陳佩琪吶喊:「真相越來越清楚,怎還不放人?」
該文章以美軍 1991 年的沙漠風暴行動為例,稱雖然當年美軍 F-117 「夜鷹」隱形攻擊機僅承擔空軍約 2% 的出擊比例,但卻摧毀近 40% 的高價值固定目標,認為與傳統戰機相比,具隱形能力的戰機在突破敵軍防禦方面擁有「壓倒性的優勢」。該文章也進一步指出,以色列空軍在 2024 年以 F-35 戰機穿透伊朗多層防空系統、成功打擊該國國內目標的事件也足以證明隱形戰機在突破敵軍防禦系統時,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該文章表示,目前單架 F-35 的成本已經從生產初期的 1.2 億美元 ( 折合新台幣約 35.9 億元 ) 大幅下降至 7,800 萬美元 ( 折合新台幣約 23.34 億元 ),甚至已經低於 F-15EX 的生產價格,是目前美國國內唯一具備規模化量產能力,同時兼容「忠誠僚機」協同作戰的多任務平台,「增加 F-35 在美軍機隊中的比例,是美軍成本約束下的最佳選擇」。
與此同時,該文章也將北約 ( NATO ) 在冷戰時期公布的推演數據做為依據,強調如果美國未來與中國、俄羅斯開戰,且戰損率接近越戰的每日損失 6 至 8 架,美軍的戰機庫存將可能在兩周不到的時間內耗盡,「即使五代戰機的戰損率約為傳統戰機的 20% ,但如果美軍不擴增五代戰機的占比,美軍現役機隊將可能因數量劣勢,在西太平洋衝突開始的 7 至 10 天內喪失局部的制空權」。

該文章認為,面對中、俄等國可能帶來的戰略威脅,美國應該重新構築 F-35 的供應鏈,並優先將預算分配至五代機的列裝計畫中,逐步將 F-35 的年產量從 60 架提升至 120 架,以達成 2030 年前美軍機隊中五代機占比超過 50% 的目標。同時,美軍也需新建兩所五代機的訓練中心,滿足 F-35 占比提升後的飛行員、維護人員需求。
該文章總結稱,美軍對 F-35 的列裝速度,將直接決定美國未來十年空中力量的全球投送能力,「 F-35 既是目前美軍填補現有戰力缺口的唯一選項,也是美軍爭取六代機發展時間的『戰略緩衝器』,只有擴張 F-35 在空軍機隊中的占比,美軍才有機會維持目前的領先優勢」。該文章也發出警告,強調如果美軍繼續維持目前的 F-35 產量與列裝速度,將可能在 2035 年前面臨「機隊規模降至冷戰以來最低水平」的窘境。

該名專家認為, F-35 在面對傳統防空體系時,比傳統戰機擁有更強突防能力,且具有較低的生產成本,強調增加 F-35 在美國空軍機隊中的占比,是美國空軍在成本限制下,維持領先優勢的最佳選擇。 圖 : 翻攝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