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現代主義風格,水平迴廊與屋頂特別是八角斷面RC柱,施工技術極佳,可能是台灣現存最早大學RC建築的臺北科技大學「一大川堂」;台北市文資審議今天(13日)通過將北科大「一大川堂」登錄為歷史建築。
北科大要在校園紅樓興建鐘樓,因為建物為超過五十年歷史建物必須提報文資審議,文資委員在現場會勘時認為「一大川堂」極具歷史價值。
台北市文化局表示,一大川堂是北科大(原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校內僅存少數日治時期建物,該校為孕育臺灣早期工業技術人才之搖籃,建物也是學生活動場所及記憶所在,深具保存校內共同記憶之歷史文化價值。
建物雖經部分修改建,但仍保留主體結構及空間形式,牆體部分為磚造,屋頂為鋼筋混凝土造,1920年代鋼筋混凝土造學校建築較為少見,具備臺灣構造史之意義;建築之形式為現代主義風格,水平的迴廊八角斷面RC柱施工技術極佳,走廊頂板低於室內主樓板並留設小氣窗等,設計細緻優美,具建築史意義。

文資委 員李乾朗、詹添全、蔡元良進行北科大西校區「一大川堂」文化資產價值評估會勘,認定「一大川堂」具文化資產價值潛力。建物之形式為現代主義風格,水平的迴廊與屋頂特別是八角斷面RC柱,柱徑小於30公分施工技術極佳;走廊頂板低於室內主樓板並留設小氣窗,此皆為細緻之建築設計。一大川堂於台北州立台北工業學校即已存在,於歷年留存照片亦可見本棟建築之存在。建物過程中拆除改建頻繁,單邊廊道原貌不復,但仍為原有校園中之重要空間元素,應予以保留。

而「一大川堂」可能由當時土木系老師千千岩助太郎負責督導。千千岩助太郎於1925年奉聘至工業學校任教,1944年轉聘至現今成大,成立成大建築系。1960年曾出版《高砂族的住家》為台灣最珍貴的原住民建築史資料。「一大川堂」為台北州立台北工業學校時既有之建物,為北科校內僅存少數日治時期的學校建物,具歷史文化價值,也是學校最重要的半開放空間,學生活動頻繁最受歡迎的場所。

 

北科大一中川堂,在1920年代鋼筋混凝土造學校建築中,較為少見。   圖: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