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本即有硬石雕刻傳統,更因受中亞地區雕傳統的影響,在十七世紀蒙兀兒帝國盛世之時,玉雕工藝發展至高峰,故宮南院即日起推出「來自天方的仙工:南亞美玉」特展,以故宮珍藏伊斯蘭玉器中最精美的蒙兀兒玉器為主,邀請民眾欣賞乾隆皇帝心中的極致玉雕之美,低調奢華的設計也讓人不經感嘆古代工藝的精巧。

西元十七世紀蒙兀兒帝國國勢強盛,玉雕藝術蓬勃發展,成為工藝的主流,也是帝王貴族的必要生活品。由於蒙兀兒玉器備受乾隆青睞,印度半島非蒙兀兒政權的地區受到鼓舞也爭相仿作,據學者分析,當時帝王延攬波斯、歐洲工匠效力,玉雕作品成功融合本土印度與歐洲、中亞草原、東亞中國等多元的藝術元素於一體。紋飾主題多取材自然界的花葉、瓜果、羊頭等,雖然玉料本質堅韌冰冷,但藝匠利用多層次淺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機,描述花葉的柔嫩、瓜果的豐碩與動物的精爍。碗、杯、盤、罐、壺等食器多以層花疊葉的淺浮雕為飾。

本次重點展件包含受到乾隆皇帝讚譽、賦詩且鐫刻詩文於瓶身的〈墨瓶筆室〉,光澤清亮,造型特殊精巧。以及〈瓜瓣杯〉,可於舉杯暢飲之時,讓器底美麗的葵花浮雕映入對飲者眼簾,低調卻奢華。另以兩面淺浮雕花葉紋的碧綠玉組裝而成的〈古蘭經架〉,張合自如、設計精巧,表達帝王貴族對信仰致敬的情懷。還有富含華麗裝飾風格的印度玉器〈玉柄斧形金絲扇〉、〈卡達短劍〉、〈嵌金絲單柄大罐〉等,以金色元素點綴出貴氣十足的明星風範,另以兩面淺浮雕花葉紋的碧綠玉組裝而成的「古蘭經架」,表達帝王貴族對信仰致敬的情懷。還有富含華麗裝飾風格的印度玉器「玉柄斧形金絲扇」、「卡達短劍」、「嵌金絲單柄大罐」等。

故宮表示,故宮南院以亞洲藝術文化為收藏展覽主軸,主要奠基於清宮收藏的外國文物,也透過文物徵集、國際借展等途徑充實展示內容,此次展出的文物向來被歸為華夏文物中,實則包含南亞及東南亞等地之作品,其來源或為清宮承襲前朝典藏或為外邦贈禮、或為地方呈貢。配合「新南向政策」,故宮南院繼開幕十大首展之一「來自崑崙山的珍寶」之後,再次推出以「南亞美玉」為主題之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07年7月29日,歡迎民眾至故宮南院欣賞跨越地域疆界的南亞文化藝術饗宴。

灰玉墨瓶筆室,琢一墨水瓶連著一管形筆套。瓶蓋面、肩部都浮雕寬花瓣紋,肩部與管形筆套間的連接面上浮雕莨苕葉紋,管形筆套密閉的一端雕作花蕾形。此器於1768年被送入清宮,乾隆皇帝為之賦詩,命玉工將詩加刻在特製的木盒的蓋頂,木蓋周圍則刻大臣應和的詩句。   圖:翻攝自 故宮 官方網頁

青綠玉瓜瓣杯,雕做半個瓠瓜形。彎曲的瓜柄上浮雕一朵六瓣花,花心嵌金絲與紅寶石。從柄端向器底伸出莖、葉,浮雕一朵盛開的蓮花。花葉紋雕琢生動自然。應是十七世紀中葉的作品。此玉杯於1773年被送入清宮,乾隆皇帝為之賦詩,並命玉工將詩加刻於內壁,宮中還為之加配了絲穗。   圖:翻攝自 故宮 官方網頁

青灰玉嵌金絲單柄大罐,琢一大罐。僅單柄浮雕捲葉紋,器底浮雕平展的蓮花。其餘器表不雕紋,但以金絲嵌飾各種圖案化花葉紋。除器口內壁與器柄上所嵌金絲高出器表外,大部分器表的金絲都與器表同高,且表面有刮磨痕。局部金絲脫落處,露出乾淨的凹槽。   圖:翻攝自 故宮 官方網頁

全長44公分的「卡達」短劍是蒙兀兒帝國時期廣為流行的武器,英文名稱多譯為「Katar」。因為當時短劍種類多樣,故暫將這類短劍稱之為「卡達短劍」。其特徵就是三角形利刃後端為H形的把手,兩條平行長桿間以二條橫桿聯接左右而成;使用方法為握住短桿往前刺擊。劍柄以青灰泛綠的閃玉琢成,再以包覆金箔的粗鐵絲,以及紅寶石、尖晶石、柘榴石或玻璃、祖母綠與綠水晶裝飾出幾何化蔓籐花葉紋。鐵質刃部中脊兩側凹下形成血槽,與器柄銜接處飾有鍍金黃銅的飾片。   圖:翻攝自 故宮 官方網頁

古蘭經架用長方形豆綠色厚玉片,技巧地從兩面平剖,利用中段鏤雕為合頁形軸,成為可張可合的古蘭經架。兩面淺浮雕花葉紋。據考證經架的造形源自十四、五世紀蘇丹時期的建築,下半截相似於帝王的寶座。   圖:翻攝自 故宮 官方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