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在台中市區段高架後,原有鐵道空間該如何利用?台中市政府規劃綠空鐵道軸線計畫,但不從政府單方面思考,今(8)日在中區再生基地舉辦培力願景工作坊說明會,建築師謝文泰說,在這裡生活的市民絕對有權參與規劃,也希望成果能符合年輕人的夢想、市民們的期待。
從舊台中火車站前的建國路往南走,遇到台中路左轉是通往台中南區及屯區的重要道路,頭頂上的鐵道,是當地人俗稱的「路空」,也稱「路孔」,當車行過台中路時,上方正好有火車經過,「空隆空隆的聲響」是台中人百年來的城市記憶。
台中市政府規劃,從台糖糖廠北側到刑務所間的1.6公里舊鐵道,並不會拆除,將改造為綠色廊道,這座難得一見的「路空」也將保留,不過未來這段空間要如何與市民的生活結合?就需先透過廣徵市民意見,再加上專家們的規劃,期望最快在107年6月能有初步成果呈現。
這項培力課程的主持人建築師謝文泰說,他是老台中人,在成大念書、教書,也蓋了幾年房子,曾參與台南林百貨的改造計畫,但當自己有了女兒後,他思考在台中的舊城區,有這麼多舊建築需要重新改造,於是他選擇回到台中,參與了台中文學館的改造,現階段希望綠空鐵道軸線計畫能讓台中舊城再造新生命,有天他可以牽著女兒的手,一點一滴告訴女兒,這裡是老爸長大的地方。
謝文泰說舉例,這個計畫要就好比一桌菜,要讓客人(市民)來點菜,大家可以討論想吃什麼,政府角色就是廚師,負責落實市民的想法,雖然這些土地屬於台鐵,但那種誰是所有權人誰就決定一切的做法早就過去了;台灣過去不喜歡做維護的工作,市區老舊了,就找新地方重劃,現在回頭來想,什麼才能代表城市真正的印象?他問在場學員,「那座像鯨魚的台中新站,100年後還會是台中的地標印象嗎?」沒人回答。
謝文泰說,綠空鐵道是個公共議題,要落實在公共空間,新的操作模型要摒棄過去一言堂的決策,一年多前開始啟動訪談,半年前再次根據訪談結果深入調查,並把內容委託專業團隊設計,這是個陪伴的過程,再加上這次的培力課程,有社區議題、有環保、交通甚至都市農園、街友、外籍移工,這些問題應該在各自領域完成,但綠空可以是它們的延伸,綠空可以成為台中市體現民主多元的線型廣場。
他說,偉大的城市是為人而生,綠空的呈現應以人為主,屆時人與自行車會分流,當它成為市民的綠帶空間時,角色一定會改變,台中路的「路空」一定會保留,「原有的東西如果都不見了,那與任何一條綠園道有何不同?」設計師什麼都可以做,唯有「時間感」是做不出來的,百年的鐵道有了時間的痕跡,轉成城市的優勢,讓所有人來這裡看看這裡不一樣的風貌。
台中市政府都發局指出,綠空鐵道軸線計畫細部規劃設計暨願景培力系列活動,將從4月8日起至6月17日止,辦理7場培力學堂、5場培力願景工作坊、6場深耕培力等三種不同類型的培力操作,運用不同操作模式,讓更多民眾了解綠空鐵道周邊的歷史文化脈絡、空間發展脈絡、產業與文化的演變。建築師謝文泰說,如果對綠空鐵道軸線計畫有興趣,歡迎到提供開放討論的臉書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784454311872190/。
建築師謝文泰說,希望綠空計畫的成果能符合年輕人的夢想、市民們的期待。 圖:唐復年/攝
綠空計畫培力課程吸引不少關心地方的年輕人參與。 圖:唐復年/攝
台中路上方的「路空(路孔)」,火車經過時「空隆空隆」的聲響是台中人百年來的記憶。 圖:唐復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