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韓國關係近來陷入低潮,前總統朴槿惠也遭憲法法院彈劾正式下台,外界多解讀是因為去年7月韓國政府決定接受美國在其境內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的影響,因此北京對首爾祭出「限韓令」。這波「限韓令」隨著北朝鮮近期的飛彈挑釁之舉,以及美國提早運送「薩德」到韓國,更加嚴厲。

最早中國是針對韓國藝人演出拒發簽證、停止韓文化產業公司投資、禁韓偶像團體在萬人體育館表演、禁播韓劇。接著在韓樂天集團同意出售韓國慶尚北道西南部的星州郡的高爾夫球場土地,供「薩德」系統作為基地後,引爆中國民族主義,不僅樂天集團在中國投資的超市等相關商店被關閉,韓進口食品及化妝品也遭嚴查。更早之前中國片面減少赴韓國旅遊的觀光客,如今更是變本加厲。

還記得不過一年半前,也就是2015年10月北京高調慶祝抗日70周年大閱兵,當時韓國總統朴槿惠不顧美、日反對,仍情意相挺地前往道賀。天安門閱兵台上,朴槿惠和習近平、普亭3人並肩而立,畫面十分突兀。那是因為2014年朴槿惠才與習近平簽署了「韓中自由貿易協議」,為朴槿惠總統任期的前3年創下「經濟上」傾中的高潮。過去10年來,韓國也和10多個國家簽訂了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因此就算韓國未能加入美國歐巴馬政府主導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首爾可以在外交上不得罪北京,經濟上也不受到被排除在TPP外的傷害。當然,受到川普上台宣布美國退出TPP的政策髮夾彎影響,TPP對韓國也不是重要議程。

無論如何,朴槿惠時代的前3年採取「經濟傾中、安全親美」的路線十分清楚。但隨著她任期過半後開始跛腳,去年發生的醜聞更讓她遭到最終被彈劾下台的命運,加上北朝鮮不時的挑釁,韓國的外交政策還是不得不走回親美路線,甚至以接受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為結局,跟著引發韓中關係的緊張。

但以「薩德」作為藉口來詮釋中國對韓國的敵意其實是倒因為果,韓國在經濟上過度「傾中」才是根本癥結所在。過去韓國商品享受中國廣大消費市場的榮景,早從幾年前就出現轉變,跟最近一年來的「薩德」事件根本無關。中國早就成為韓國企業的競爭者,「韓國接單、中國製造」再出口到中國、歐美的產品才是真實面相。這種「中介式」的貿易占據韓國出口中國產品高達3分之2。

另一方面,中國公司也開始製造原本韓國較具優勢的產品,包括汽車、手機、平板電視等。2012年韓國三星集團在中國手機市場占有率是20%,如今僅剩6%。2015年和2016年,韓國出口出現60年來最大的衰退,2016年出口中國的比例也減少9.3%。自2年前開始,有愈來愈多韓國學者與專家就開始表達韓國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憂心。

果不其然,只因為朴槿惠去年決定與美國協商在韓國部署「薩德」得罪北京,中國就發動一連串的貿易懲罰與報復措施。

韓國經濟「傾中」的代價,台灣要引為殷鑑,因為韓國面臨的處境,猶如台灣的縮影。過去幾年在前總統馬英九任內,台灣儼然不設防地持續在經濟上倒向中國。不久前馬英九訪問美國發表演講被記者問到其任內推動對中國的貿易開放是否速度太快?範圍太廣?馬英九仍舊替自己辯護,絲毫忘了2年多前台灣社會發動的「太陽花運動」,正是對馬政府經濟過度「傾中」的民意反撲。

而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只因為不願承襲馬英九政府時代的「九二共識」,中國同樣對台灣祭出中斷官方互動以及減少中客來台的懲罰。

由此可見中國對台灣與韓國都是一樣,隱藏在經濟誘因背後,都是政治的壓迫。最近有愈來愈多韓國學者和企業呼籲首爾應該與台北洽簽「自由貿易協議」,可見韓國也亟思對外貿易目標的轉移。這和現階段台灣蔡政府積極發展與東協以及印度關係的貿易戰略不謀而合。這才是台灣未來應該致力推動的外交新戰略。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作者:端木雲(旅居海外多年,曾從事國際新聞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