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00台斤的白米、阡揷800個十元硬幣,雕塑而成的米龍,是桃園的妙應壇5位道長,聯手5小時雕塑完成,為慶祝桃園市土地公文化舘福德宮的福德神開光及地母娘娘安座而塑造的。

銀白米龍,除了由白米塑雕堆排外,龍身還用錫銀色的十元硬幣,扦插成麟片,一樣閃閃發亮。米龍塑雕手法,與砂畫有著異典同巧之妙,唯雕塑米龍更顯立體,唯妙唯肖的手技,巧思加巧手,巧奪天工。

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福德宮,將於2月17日上午04:30-07:30,舉辦福德正神開光及地母娘娘安座典禮。為慶祝開光及安座大典,桃園妙應壇的道長特地雕塑米龍獻瑞,為廟宇生輝。

在眾天神佛的台灣,石頭公、土地公,是最親民、更是最貼近民眾的神祇。日治時期,即為北台灣最大穀倉的桃園,原本是稻浪萬頃、綠波息息,田頭田尾土地公,但隨著都市化演進,良田變大樓,昔日黃橙橙的稻田,變成水泥叢林,唯一不變的是,原本矗立在良田中央的石頭公,變成了金璧輝煌的土地公廟、福德宮。據調查,桃園市桃園區是全台灣土地公密度最高區域,每7平方公里,即有一座土地公廟,《文化舘福德宮》也是目前全台僅有的官設土地公廟。

也正因台灣各地,方圓7公里,即會有多座土地公廟,散落在各大街小巷,為便於辨識區別,形成所有的廟宇中,只有土地公廟會冠上地名或街道名,形成土地公廟名稱的一大特色。

例如:在新北中和的烘爐地土地公廟,即稱為烘爐地福德宮,屏東東港福安宮、桃園市桃園區的《十五街庄福德宮》、朝陽公園內的《朝陽福德宮》。有別於其他神祇宮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