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6日舉行「原住民族轉型促進轉型正義」第1場公聽會。不過,卻因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是否該包含原住民議題,一併立法,讓民進黨與學者之間的關係緊張;為了化解這個爭議,總統府緊急決定在府內增設「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會」,不過,蔡英文選舉時期族群政策白皮書召集人施正鋒還是砲轟民進黨,不要給他們扣上「國民黨御用學者」的帽子,他還要這些人回去問蔡英文,「你們族群組召集人是誰?小英的族群政見負責人是誰?問清楚再來罵」。

立法院審議「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引爆綠營學者與民進黨的衝突。黨版條例僅在第8條規定,「為落實國家對原住民族之尊重,因歷來政權統治及威權統治時期迄今,原住民族於土地、語言、文化、語言等所受之不公平、不法、不當權利侵害,應予公開、還原歷史真相,並予回復權利。但權利無法回復時,得予賠償或補償。對於平埔族亦同」。

但國民黨立委廖國棟、鄭天財、親民黨團及時代力量黨團,也都提出自己版本的原住民轉型正義草案,並曾為要不要與民進黨版的促轉條例併案審查,鬧的不愉快。民進黨內還認為,時代力量跟著國民黨一起來鬧,是搞不清楚狀況。

但部分綠營學者則不滿黨內這種質疑。總統府則緊急提出,在總統府底下設立「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委員會」盼化解衝突。只不過,6日公聽會裡,還是引發親綠學者批評。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表示,台灣社會應該以包容性、整合性的態度,將原住民轉型正義放入民進黨提出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中,不要把原住民特殊化。目前以1945年威權時期為主的轉型正義是無法涵蓋外來政權與原住民之間的關係,其時間應該要上溯他建議時間應該訂在日本統治時代,才有比較明確的法律條文與證據。他也認為,應該在總統府設立一個單獨的機構。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黃居正表示,設立轉型正義制度的目的,在以多數意志,溯及既往追究過去行為「糾正過去之惡」,但糾正的效果,取決於多數意見所欲呈現的正義價值,當然有總和性的成本效益考量。而轉型正義的成本,有情感、政治與財政的考量,沒有任何一單一成本例如「過於複雜」、「耗時太久」能左右轉型的向度。

黃居正說,轉型正義的成本一定還有既得權利人的反抗等「挫折成本」,難以量化。他認為,僅比較促進1945年到1991年的「威權統治時期」轉型正義與延伸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二者成本,是沒有意義的。況且兩時段在情感、政治、財政與挫折成本等,本來就有重疊,要如何切割?

大選期間擔任民進黨智庫族群小組及蔡英文大選族群政策白皮書召集人的施正鋒發言時,批評在總統府底下設立原住民轉型正義委員會,雖然位階很崇高,但就像人權委員會一樣沒有調查權,是空的。給人感覺蔡英文在選舉時答應把原住民放在頭等艙,漢人很委屈坐在商務艙,但選後退而求其次,原住民連經濟艙也沒有,而是坐在貨艙。「如果是這樣子,是再一次的欺騙。」如果現在民進黨的促轉條例只是為了處理國民黨,那就加個「威權時期」就好,為什麼反而要用一個「一般性」的名詞。

施正鋒還將砲火瞄準日前發表民調的台灣智庫表示,民進黨所謂的「附隨組織」、「外圍組織」,它做的民調,大多數老百姓認為原住民的轉型正義與國民黨黨產要拖鉤處理。但這卻是以98%的漢人來決定2%的原住民的權益。他還呼籲,不要亂罵他們這些學者是國民黨的御用學者,民進黨的御用學者也是不可接受的,「你要知道,我們這些學者多少人是在幫立委做草案。我再問一個問題,你們回去問你們過去3年來的黨主席,你們族群組召集人是誰?小英的族群政見負責人是誰?問清楚再來罵」。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謝若蘭也指出,過去這段時間「有一堆跳出來,我感覺是跳樑小丑急著捍衛全面執政的執政黨提出來的促轉條例,認為只應該維持在國民黨作為的轉型正義。」她表示,不管大家是用歷史正義或轉型正義,實際上,都要把原住民議題納入,但是,不該把一些不同意見的人抹紅、抹藍,試圖污名化已經超越黨派的原住民立委與團體。

不過,青平台基金會學者林雍昇則表示,目前中美洲國家、西班牙等國處理轉型正義都維持在「國家同一化」的情形下。國家有延續性,政府有延續性。他也無法想像台灣的轉型正義要去追訴西班牙、荷蘭人的刑責,這在國際法上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把他送到國際法庭。

不過,林雍昇也認為,民進黨也應該提出自己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版本。目前跟原住民法律相關的就有87項,因此,這可以如同現在的轉型正義條例,也是採取框架性立法。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6日出席立法院司法及法制改革委員會舉辦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公聽會。   圖:林朝億/攝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黃居正6日出席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原住民族轉型正義」第一場公聽會。   圖:林朝億/攝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謝若蘭6日出席立法院「原住民族轉型促進轉型正義」第1場公聽會。   圖:林朝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