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逐漸擺脫臭名,民眾也可以在淡水河看到愈來愈多的魚類,環保署環境檢驗所最新針對淡水河系新店溪的魚類調查,發現代表水質佳洄游型的日本禿頭鯊、眼斑厚唇鯊等魚類,都可在中下游看到蹤影。至於何時可以看到香魚蹤跡?環檢所估計約須40年。

環保署約19年前開始針對淡水河做持續檢測,環檢所課長楊喜男表示,淡水河系新店溪的魚類生態調查較2005年發現的27種,大幅增加了11種,日本禿頭鯊、眼斑厚唇鯊以及翹嘴紅鮊都可以在中下游看見蹤影。

環檢所認為,淡水河大幅減少來自家庭的直接廢水是某些魚類再度現蹤的主因;每天處理50萬噸的迪化廢水處理廠,利用生物處理方式消耗家庭廢水的糞便,排放出來的水源耗氧率降低,所以慢慢可以看到魚類洄游至中下游。

過去由於水質惡化與大量捕捉,淡水河已經看不到香魚的蹤跡,楊喜男認為淡水河整治到香魚能溯溪上游,可能與英國鮭魚重回泰晤士河所需時間40年差不多。

另外,楊喜男表示近年歐美國家水質分析除了利用化學方法,還使用生物毒性檢測,檢測水質樣品中毒性對生物體的影響,該檢測方法未來將公告標準,利用在光電廠業排放的放流水檢測上。

生物毒性檢測利用6種生物,包括魚類(鯉魚、羅漢魚、溪哥)、甲殼類(米蝦、水藻)及藻類(小球藻)放在水裡,最多觀測4天,就能知道工廠放流水是否對生物具有毒性;魚類可檢測重金屬,甲殼類可檢測殺蟲劑,藻類則可檢測出殺藻劑,殺藻劑最常運用在農業活動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