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昨天完成草簽,但包括石化、面板、汽車、工具機業因為開放幅度不若先前預期,也不如馬政府先前所說的「對台灣衝擊高達6500億台幣」,行政院長毛治國今(26)日坦承,「比我們原先估計的壓力稍微緩和了」。

經濟部去年預估,中韓FTA最快明年第2季生效,屆時將衝擊台灣面板、石化、鋼鐵、紡織等7大產業,而這項協定未來也會對台灣產值產生2600億至6500億元的衝擊。

不過,中韓FTA昨天草簽,原先國內最擔憂的面板業,待8年後才會開始降稅;工具機降稅則是每年降0.5%、韓國出口到中國的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關稅將分5年由6.5%調降至4.2%、6%;聚苯乙烯(PS)、ABS樹脂的關稅則分20年調降為零。

對此,經濟部坦言,中韓FTA對產業的衝擊不如預期大,至於對於台灣的衝擊金額究竟是多少,則還在評估中。

毛治國上午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也表示,中韓FTA的草簽結果比原先估計的壓力稍微緩和,但如何融入區域經濟,對台灣而言,仍然是主要課題。至於,跟中國後續的服貿、貨貿等協議,能否順利通過的前提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行政院會跟立院各黨團共同討論。

毛治國強調,台灣是海島經濟,不可能自我封閉。台灣在這塊已經在慢慢落後,跟中國間的經貿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希望能和立院取得共識,推動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