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僅26歲的劉姓中國籍工程技師日前以「商務履約」名義來台灣組裝測試電梯,卻不幸在建案工地墜樓身亡,成為中國籍「勞工」在台灣職災死亡首案。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批評,因為馬政府不願意承認開放中國勞工,才導致這些有勞務之實的中國人士無法享有跟外國勞工一樣的職災保險等待遇,進而也排擠台灣勞工工作權。而移民署官員也承認,目前有大約5000名來台中國人士可能屬於「職災人球」。

台灣日前發生中國籍「勞工」在台灣職災死亡第一個個案。承包遠雄建設汐止U-TOWN購物商城電梯工程的台灣前3大電梯製造商崇友電梯,捨棄台灣本地製造的電梯,選擇訂購中國廠商台日優士公司在中國製造的電梯來台組裝,再邀請一名26歲劉姓中國籍工程技師以「商務履約」名義來台灣組裝測試,卻於12/10在建案工地現場不幸墜樓身亡。

台灣勞工陣線等團體今(12)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十萬異鄉客淪為職災人球」記者會,並邀請移民署、勞動部官員出席。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說,台灣今年有9.4萬中國籍商務人士來台,但勞動部卻不知道這些人在哪裡,因為這些都是移民署管的,但很多人確實都有從事勞務工作的事實。發生事情後,勞動部卻又不得不處理,這就凸顯出整個制度設計的問題。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理事長鄭雅文表示,營造業勞工是發生職災的高風險族群,外包、承攬、派遣等非典型雇用也相當盛行,很多營造業勞工受僱於小型承包商,甚至是工頭,每天領日薪,此外也有很嚴重的非法外勞問題。

鄭雅文說,行政院院會10月雖已通過「職業災害保險法」草案,但草案仍有許多問題。她認為不論僱主是自然人或機構、工作地點在家裡、日僱、臨時僱用或任何國籍,一旦確認有勞僱關係,都應該全面納保;對於應加保而未加保的勞工發生職災,應逕行給付並由保險人向僱主求償;且發現僱主未投保的罰則也應該要提高。

賴中強說,裝電梯的如果是日本公司派技師來,他要先向勞動部申請工作證許可,但一個中國的「專業人士」來,僱主卻不用投保職災保險、提撥勞退金;如果是「商務人士」,還不用投保勞保、健保。因為省下了這些成本,對兩岸企業家相當有利,卻讓中國勞工自身權益受損,同時,因為企業會優先使用低成本的中國勞工,也排擠到台灣勞工的工作權。

賴中強說,劉姓商務履約人員做的是勞工工作,就是勞工,卻因為有矛盾的制度,而得不到應有帶雨。就是因為馬政府不承認有開放中國勞工,整個制度都不承認,本來應該屬於勞工的中國人士才變成「專業人士」、「商務人士」來台,像現在鴻海集團在土城的研發部裡面也有許多中國籍工程師。

「為什麼日本技師要工作證,中國就技師不用?」賴中強說,馬政府應該要承認中國勞工,並比照《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給予薪資保障並設定總人數上限等。

對此,內政部移民署專員專門委員曹顧齡表示,今年1月到10月來台從事商務活動的有9.4萬人,其中商務研習受訓有2348人,履約活動有3089人,其他8.8萬人都是短期開會、展覽,所以「可能淪為職安人球的沒那麼多,大概5000多人」。針對商務人士來台可能從事不法活動,他們必要時也會去抽查看有無實際從事商業活動。

勞動部職安署簡任技正朱文勇表示,此個案正由新北市勞動檢查處調查中,但初步認定確實是在工作場所發生職災事件,該電梯公司也已經暫時停工。記者詢問,該個案在台灣沒有職安保障,在中國有沒有?朱文勇表示,他對中國法規不太了解,不過如果是日本人的話就可以適用台灣職安保險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