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屬的「核能署」(NEA)共同發表聯合報告指出,全球鈾的生產繼續出現成長,東亞和歐陸非歐盟國家繼續發展核電,2035年之前,世界核能發電量的成長範圍將為7%至82%。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核能署」(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Nuclear Energy Agency,OECD/NEA)10日發表聯合報告。

報告指出,儘管2011年3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洩露事故後出現了市場價格下降和全球經濟危機導致電力需求下降,但對核電廠需要的原材料鈾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將仍然會繼續增加。

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2年間,全球鈾的生產繼續出現成長。統計顯示,鈾礦勘探和礦山開發成長了23%,達到19億2千萬美元。在過去2年當中,所勘探出的鈾礦資源又增加了7%,使現有可供開採的鈾礦資源週期又增加了10年。

  

報告表示,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導致一些已開發國家修改了他們的政策,但東亞和歐洲大陸上的非歐盟國家的核電裝機容量的預測將繼續成長。報告預計,2035年之前,世界核能發電量的成長範圍將為7%至82%。

  

統計顯示,全球共有20多個國家生產鈾,其中哈薩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所占比重最大,相當於世界生產總量的63%。近兩年鈾生產的成長主要受到哈薩克增產的驅動,同時澳大利亞、巴西、中國、馬拉威、納米比亞、尼日、烏克蘭和美國也都有小幅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