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24)日中午發表記者會,反對助產團體要求衛福部將生產計畫書列為未來醫療評鑑項目,並質疑生產計畫書忽視醫療從業人員的專業,不但是是外行領導內行,還可能增加母親與胎兒的危險性。但婦女新知基金會也到場反駁,強調生產計畫書並不是合約書,「只是一種孕產婦和醫生的溝通工具」,並非想要介入、干擾生產的過程。

部份婦女、助產團體提出生產計畫書的構想,是指孕產婦在醫院待產過程中,與醫師簽訂的契約,內容涉及醫療行為及生產流程,例如:生產姿勢、催生時機與方式、破水處理、會陰撕裂風險管理、母嬰同室等。

不過,針對這項想法,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表明,計畫書雖給予醫護人員免責權,但風險發生時,仍要求醫護人員提供即時且必要之醫療救助措,即指發生意外醫護人員仍有可能被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批評,由於台灣健保給付包含新生兒照護僅34000元,計畫書內提到希望用樂得兒產房(LDR)根本是做不到的事情。另外,學會前理事長謝卿宏也說,部分計畫書內容資料是非專業的、道聽塗說,將干涉醫生的醫療行為。

謝卿宏指出,目前台灣孕產婦的死亡率只有10萬分之4到8,是世界醫療照顧的前10名,但近來民團要求產前須訂定生產計畫書,計畫書內容偏離目前世界產科醫療照顧主流,一線工作的產科醫師看了內容都紛紛搖頭,再者,孕產婦的身體狀況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改變,醫師行醫時都是因時、因地給予最適當的治療,但生產計畫書把諸多醫療行為契約化、定型化,是外行領導內行、妨礙醫師救人,更是醫療界莫大的災難。

在場的醫師們則進一步怒斥,生產計畫書的內容有非常多瑕疵,有些根本脫離實務狀況,不可能達成,例如,生產計畫書中明訂當待產時間過長時依序以口服催生藥、陰道塞劑、施打pitocion人工催產素來催生,但在醫療實務上,使用催生藥物是醫療行為,應當以醫師依臨床評估使用為主,用契約來強行規定根本是亂來。

此外,黃閔照認為,婦女新知基金會以英國、瑞典、荷蘭已有生產計畫書,認為台灣也應有生產計畫書,這是沒理解國內外的醫療制度的差異,國外的醫療費用龐大又有公醫制,但台灣的健保根本無法支付如此龐大的醫療費用,病人能享用的資源也不像國外一樣多。

雖然醫師們召開記者會批評生產計畫書,婦女新知基金會則到場干擾會議進行,並舉牌怒嗆醫師,不滿醫生與她們仇化、對立。當記者發問一結束,婦女新知基金會培力部主任陳玫儀立即拿起麥克風向在場醫師們表達她們的不滿。

陳玫儀怒斥,媽媽們從來沒有要把醫療人員或醫生擺在對立位置,他們都希望在生產過程當中,媽媽和醫生、醫療人員、助產人員是夥伴關係,但她們覺得這場記者會的名稱(醫生,我要在廁所裡面生?!)太過仇化、對立。

陳玫儀澄清,記者會發的這份生產計畫書並不是婦女新知基金會給衛福部的,而是5月份他們開「給我生產計畫書」記者會時,一位主動聲援的媽媽遞給衛福部的,他們總共搜集了22個不同版本的計畫書,但婦產科醫師拿了一份最容易批評的企畫書來批判,這並不夠客觀。

陳玫儀進一步說明,生產計畫書不是合約書,他們沒有拿計畫書要求醫生非得如此做,只是媽媽們表達意願,希望有什麼樣生產環境、生產經驗而來的計畫書,內容並非一成不變、不能更改,而媽媽的計畫書上也有寫到,「我們願意尊重專業考量,如有遇到緊急狀況,生產計畫書是可以變動,而且配合醫療介入」。陳玫儀強調,醫生們真的太緊張了,他們真心希望和醫生們建立夥伴關係。

另外,台灣助產學會理事長高美玲表示,助產計畫書是媽媽在研讀許多資料後,對未來生產規畫的意願,助產師仍會看適合與否來修改,只是提供醫生、助產師、孕產婦的溝通管道。高美玲又提到,記者會上的這份生產計畫書不完全有問題,其內容也有許多按照實證的事,例如CIMS Mother-Friendly、WHO促進自然分娩等中,提倡自然生產姿勢,不反對以各種姿勢進行生產。

但台灣婦產科學會對此計畫書表示,「美其名為人性化生產,不如名為放牛吃草式生產!內容十分仇視目前接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