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的BRT(公車快捷系統)正在積極趕工,力拚7月底進行「試運轉」,市長胡志強及交通局長林良泰等市府官員,固然對BRT信心滿滿,並認為這是可以拉抬胡志強至今仍低迷的選情的強心針。然而相對的,不少台中市民根本完全看衰BRT,甚至還有人認為BRT通車後的慘況,將會是壓垮胡志強市長選情的最後一根稻草。

BRT可以探討的面向很多,今天不妨就胡志強的宣傳,來看一下市民大眾的反面意見,或許可以比較出BRT真正上路後可能真實發生的情況。

首先是,BRT真的能解決台灣大道面臨「心肌梗塞」的問題嗎?誠如胡志強所言,台灣大道的「心肌梗塞」問題是因為車流量過大,但是BRT通車之後就能讓車流量大量減少,讓台灣大道變得順暢嗎?恐怕真正的情況和官員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

台灣大道是台中市區上國道的最主要道路,經過台灣大道的車輛,有相當大的比例是要上下國道的,你要民眾改搭BRT不是笑話嗎?至於開車逛街的人潮,基於各種不同的考量,或許有人願意轉乘BRT和公車,但是不是能夠如胡市長期望地「成效卓著」,以BRT和公車的方便性而言,實在令人不敢樂觀。

而且BRT正式上路之後,在台灣大道的東西雙向將各占用一個車道,而在停靠站的設置區更將占用兩個車道,使原本就已不敷使用的道路更加壅塞,而且快車道的車輛要右轉時,要先橫切過BRT專用道的路口進入慢車道,如果有人搶快或不遵守號誌,豈不是容易發生危險?而慢車道上有小客車、公車、機車甚至腳踏車,這樣的亂象只要稍一想像就讓人不寒而慄。胡市長認為BRT可以避免台灣大道「心肌梗塞」,很可能是適得其反。

其次胡市長又說,從免費公車到BRT,再到MRT,是要讓民眾漸漸習慣搭乘公共運輸。

其實民眾搭乘公共運輸那有什麼習不習慣的問題,只有方不方便的問題。市府的責任是替市民建造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要為「人民之師」,教育人民該如何。既然胡市長都知道最終是要建造MRT系統,為什麼中問還要多此一舉地做什麼BRT?為什麼不直接建MRT?既然做了BRT,如果將來要在台灣大道上再建MRT,那麼原來的BRT是不是要拆掉?這豈不是雙重浪費?讓用路人再一次因道路建設而受塞車之苦。

胡市長又說,BRT最大特點是「刷卡進站」,真的讓人聽了一頭霧水。「刷卡進站」竟然是BRT的最大特點,搭乘大眾運輸的市民在乎的應該不會是怎麼進站,而是大眾運輸系統能不能提供快速、便利、舒適、安全的服務吧。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