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團體7日到北海岸視察核害圈逃生路線,發現除了海上逃生路線窒礙難行外,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表示,淡金公路和基金公路恐難同時負荷疏散、救災的任務;而且公路靠山臨海,萬一地震引發海嘯,極有可能路毀橋斷,完全無法救援。

另外,距離核一、核二廠最近的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輻傷處理中心」,竟然藏在地下1樓停車場旁,入口狹窄。此處,更是133年前金山萬里大地震引發海嘯曾經被淹沒的地方,是否能有效運作?反核團體高度質疑。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與日本「全國地方首長反核連盟」、導演柯一正等人7日和隨行媒體搭乘大型巴士,探勘北海岸核電廠的逃生路線。車行沿途,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公路只有雙線道。郭慶霖就表示,若真的發生核子事故,將可能進退維谷,發生大批居民無法疏散、救災人員物資無法進入的窘境。

此外,公路靠山臨海,一旦地震引發海嘯,後果不堪設想。郭慶霖說,「從三芝至萬里4區剛好49座橋梁,萬一路毀橋斷,到時候要如何疏散?如何救援?」

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帶大家前往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這是除了核一、核二廠醫務室外,唯一1距離核電廠10公里以內的輻傷醫療中心,但是否能即時發揮足夠的醫療效用?郭慶霖表示,由於未納入演習,根本無法檢驗。而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輻傷處理中心,則位於地下室停車場旁,救災效果也讓人高度質疑。

郭慶霖說,「地下室的『輻傷處理中心』簡直就像醫院停屍間一般,所有與逃生、疏散、防護、收容、救難等措施,都只是應付了事,找個人家現成的空間如學校、消防隊、禮堂、體育館等掛個招牌,就說他們都有做了,然而無論是設備、人員、訓練等全然付諸闕如。」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外表看來頗為先進壯觀,新頭殼記者深入停車場車道進入地下室,發現「輻傷處理中心」確實就藏在停車場旁,就在車道盡頭右手處,如果海嘯帶來海水倒灌,將會淹沒整個地下室。

「輻傷處理中心」的門面非常狹窄,大門緊閉,左右門扉加起來不到3公尺寬,現場也沒有任何醫療人員隨時待命。除了門上的招牌,還有門上貼有輻射標誌外,僅在牆上張貼「輻射的生物效應」等3張海報。記者目測輻傷處理中心的面積應該不到100坪。

新頭殼記者隨後查詢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網站,無法找到「輻傷處理中心」的相關資料,在「門診資訊」中也完全沒看到關於「輻射傷害」相關科別看診醫師的簡介。

而網站中的「大事紀」提到,金山分院設立的宗旨是:「為提供北海岸地區居民醫療照護需求,及依台電核一廠、核二廠所在地區健康管理照護需求發展核電廠員工健康管理方案,達到政府照顧核一廠、核二廠員工及地區居民之美意,並促進核電廠永續經營。」

距離核一、核二廠最近的台大醫院金山分院「輻傷處理中心」除了門上的招牌,還有門上貼有輻射標誌外,僅在牆上張貼「輻射的生物效應」等3張海報。圖4之2:鄭凱榕/攝。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輻傷處理中心則位於地下室停車場旁,救災效果令外界質疑。圖4之3:鄭凱榕/攝。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外表看來頗為先進壯觀。圖4之4:鄭凱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