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3)日清早,中正紀念堂的門面遭壯觀的黑色布幕掩蓋。主建築中央懸掛著寬3公尺、長50公尺的巨幅黑布,上頭漆著「大廟三十是古蹟,華光百年成廢墟」與「國土活化變商品,人民被告淪債奴」的白色標語。

這是聲援華光社區的學生們發起的突襲行動,成員徐亦甫強調,在中正紀念堂的光鮮面容上懸掛抗議黑布,是為了停止粉飾太平,要國家好好看清楚施策的荒謬;紀念獨裁者的廟堂得以保存,華光社區真正收納著無法負擔高價住宅的基層市民,卻遭迥然不同的命運。但黑布掛起約10分鐘後,駐警隊前來驅離,學生劉冠儀回應,此舉是替中正紀念堂蓋上「遮羞布」。

華光社區即將於8月27日至29日承受最後一波的強拆,聲援的公民倒也不是束手待斃,今(23)日華光社區訪調小組學生約20人,於早上7點半突襲中正紀念堂,爬上超過4層樓高的階梯,從建物中央高高墜下寬3公尺,長50公尺的巨幅黑布。

華光社區學生訪調小組成員徐亦甫表示,今天的行動選在中正紀念堂有特別意義,他解釋,國民政府遷台後,陸軍、憲兵等司令部都曾設置於此,四周滿布違建聚落,包括軍人眷屬與中南部移民。

徐亦甫說,根據1963年的北市府違建普查結果,台北市有1/3的人口居住在違建裡。當時所謂的「矮房子」就是違建,跟如今的公寓大廈同樣常見,這些違建聚落吸納了許多負擔不起高房價的小市民,將貧窮與髒亂收攏於不起眼的一處。如今台北市飛快發展,房地價水漲船高,政府竟過河拆橋,將都市蛻變的痛楚交給華光社區吞忍。

徐亦甫指出,30多年前中正紀念堂南面的100多戶違建戶,被改建為中正國中和興隆國宅,居民也得到妥當安排。如今華光社區的住民卻要不到合理安置,土地被收回則是為了開發高級觀光飯店,罔顧居住權與公共性,何況社區內保存著日治時期的台北刑務所,是文化悠久的古蹟,為何與重新興建30多年的中正紀念堂,有這麼大的差別待遇?

徐亦甫表示,今日行動的訴求對象是整個中央政府,畢竟「國土清理活化督導小組」隸屬於行政院,土地規劃是跨部會的事情,中央機關不該推諉塞責。

不過,抗議黑布掛好之後約10分鐘,中正紀念堂駐警隊就騎著腳踏車,飛速奔到。3位警察上前拉扯黑布,與學生發生口角爭執。警察說,「如果你們不認同這個國家,你們可以搬走。」「如果這是你家,被掛布條你會很開心嗎?」更錄影蒐證,要求學生們留下身分資料,但學生並未配合。

警察表示,在接到在中正紀念堂運動的民眾通知後就立即趕來,並指責學生破壞景觀。但學生何友倫回應,「你又不知道掛了布條之後,大家會不會比較喜歡?」警察說,既然有民眾反映,代表社會大眾不喜歡。但另1名學生劉冠儀冷靜地說,「藝術嘛,總是會有兩極的反應。」隨即,學生們收拾東西迅速離開,警察則在後方嘲弄,「如果自認合法,幹嘛落荒而逃?」

至於今日行動裡使用的巨大黑布,足足讓華光社區訪調小組的學生們準備了1個多禮拜。由於缺乏夠大的場地,他們只能將巨布裁開、油漆標語後耐心等風乾,再由大家通力合作12個小時不休息,趕將所有布塊拼縫為一體。

驅趕時,警察與現場學生發生言語爭執。圖片3-2來源:王立柔/攝   

學生在警方要求後收拾布條,離開中正紀念堂。圖片3-3來源:王立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