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央視》播出的《攻堅》系列紀錄片,展示了中國多款重器,首次披露的解放軍新型潛艇執行遠航任務畫面,再比如火箭軍一線官兵,回顧中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時,公開的重量級資訊。《央視》首次公開解放軍潛艇部隊執行遠航任務的內容,其中有 2 個關鍵點 :

其一是潛艇部隊在模擬突發險情的場景中,展現的應急處置能力;

延燒焦點:曼谷高僧被她一人「全殲」! 佛教性勒索醜聞 泰王被逼出面說話了…..

其二是潛艇部隊一線官兵口中所說的「到了以前想到卻沒能到的地方」。

前者考驗的是解放軍潛艇的生存能力,它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中國戰略核潛艇部隊不僅有能力抵達關鍵戰位,更有能力在遭受攻擊或突發嚴重損害時,依然保持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這種在極限壓力下保命和完成任務的韌勁,是二次核打擊力量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戰略核潛艇發射洲際導彈水下發射示意圖。 圖:翻攝自海事先鋒

後者強調的,則是解放軍潛艇部隊的隱蔽能力,「灶上停火,造水機停機」,這是紀錄片裡最生動的細節,為了極致降噪,官兵忍受著高溫、乾渴的煎熬。

能在「敵情最複雜海域」實現這種級別的靜音,說明潛艇的固有雜訊控制、艇員對設備的精細管理、應對突發狀況(如封艙堵漏)的熟練配合,都已形成可靠的戰鬥力。

這說明,在中國周邊海域,解放軍潛艇的行動有著「精准導航圖」,這一點是非常關鍵的,意味著以前被視為天然屏障的深海複雜地形、聲學通道,現在成了解放軍潛艇隱蔽機動、設伏反制的主場。

美軍陳列的洲際彈道導彈。 圖 : 翻攝自空天力量

除了這一點外,解放軍火箭軍一線官兵的台詞,信息量也非常大,他表示在過去的時間裡,有「三次備份,三次與『點火』擦肩而過」的經歷,說明了中國面臨的局勢有多麼嚴峻。

中媒《空天力量》強調,核力量不僅是軍事工具,更是國家安全的終極保障,當這種保障能力從「存在威脅」升級為「實質威懾」,意味著中國在國際博弈中獲得了更強的戰略主動權。

《空天力量》稱,戰略核潛艇、洲際導彈,再加上去年年末參加中俄聯合演習的核戰略轟炸機轟-6N,解放軍的三位一體核力量,悄然間接連「亮劍」,迫使美國及其盟友必須直面現實。

解放軍轟-6N戰略轟炸機。   圖 : 翻攝自矚望雲霄

解放軍核潛艇發射潛射彈道導彈 。   圖 : 翻攝自空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