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張疑似中國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發的第六代戰機——殲-50 的高畫質攝影照片在網路上流出,迅速引發軍事觀察家與航空迷的高度關注。儘管中國官方尚未對此做出任何證實,但從該張照片及相關分析來看,殲-50 的設計理念與技術細節,標誌著中國軍機技術或將進入全新階段。

從照片觀察,殲-50 最具辨識度的特徵為其獨特的機翼設計。外界推測,該機採用了類似「蘭姆達機翼」(Lambda wing)的佈局,搭配細長中機身與整合後掠式尾翼,整體外型兼具美學與空氣動力學考量。這類設計可顯著降低雷達波反射,提高戰機的全向隱形性能,顯示其在匿蹤能力上的技術突破。

殲-50。 圖:翻攝自騰訊網

隱身性能向來是第六代戰機的重要指標。傳統飛機設計中,機翼與尾翼等結構的連接處往往是雷達波反射的熱點。而殲-50 則透過將邊條前翼、蘭姆達機翼與尾翼進行一體化處理,有效減少雷達反射面積,理論上能大幅提升其在多角度觀測下的匿蹤能力。

進氣道設計方面,專家根據照片研判殲-50 可能採用了 (DSI)超音速進氣技術。這一設計不僅有助於減重與維修簡化,還能在高速飛行條件下提高進氣效率,進一步優化隱身表現。此項技術早已應用於殲-20 戰機,若殲-50 亦採用相同方案,將使其在高空高速飛行領域佔據更大優勢。

殲-50。 圖:翻攝自騰訊網
殲-50。 圖:翻攝自騰訊網

儘管目前流出照片未能詳盡呈現武器系統配置,但有軍事分析人士指出,殲-50 機腹疑似配備內置彈艙,側彈艙設計則顯得尤為修長,引發外界對其武裝能力的猜測。倘若能搭載射程遠、體積大的新型空對空飛彈,如霹靂-15,殲-50 在遠距精準打擊高價值目標如預警機、轟炸機、加油機方面,將具備強大威懾力。

在動力系統方面,有報導認為殲-50 可能搭載兩具新一代「渦扇-15」發動機,並配備二元向量噴管。該型發動機為中國自主研發,若成功實裝,將提供強大推力與卓越的中低空機動性,以及高空超音速巡航能力。向量噴管技術亦能顯著提升戰機的空戰靈活度,進一步增強其空中優勢。

殲-50 的輕量化結構與高機動性,使其被外界視為中國海軍下一代艦載機的有力競爭者。隨著福建艦的服役及未來核動力航母的規劃,殲-50 極可能成為中國航空母艦艦載戰機主力之一。

隨著福建艦的服役及未來核動力航母的規劃,殲-50 極可能成為中國航空母艦艦載戰機主力之一。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