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總統大選看起來越來越熱鬧,除了主要政黨推出候選人之外,也出現獨立參選的候選人。在民主國家,能看到總統選舉有多元競爭,我認為是一件好事。畢竟台灣社會本多元,人民對於誰夠格當總統有各種的想望、期待。因此,當各種不同類型的總統候選人出馬,若能更加契合多元社會就可能是好事。只是,台灣多元不代表可以喪失共同的基本價值。我所謂的基本價值,當然是民主。根據美國國務院出版的《民主的原則》,對於民主有許多概念說明,其中跟選舉有關的是:「民主國家定期舉行全體公民參與的自由和公正的選舉。民主國家的選舉不會成為獨裁者或單一政黨的門面裝飾,而是爭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

上述引文,很清楚說明,民主與選舉,需要公開透明,清楚讓人民認識總統候選人夠格、值得選民信任。因此候選人自然要好好證明自己,為何是符合民眾期待的那個人-夠格的可能總統。其中這個「夠格」,不只是要證明自己能夠贏得人民對民生的期待。更為重要的是,要證明自己是否能夠成為維繫民主體制的代表人,這就是總統參選人的適格性。尤其在當代充滿民粹、仇恨語言等不惜代價博聲量的選舉惡況下,證明自己是否能夠維護民主體制,更顯得重要。如果沒有具備上述觀念與自覺的話,這樣的總統候選人恐怕淪為民主參選的荒謬角色。

就在本週一,國內知名的企業家、慈善家郭台銘先生召開記者會,雖說是以「主流民意大聯盟」為名,實際上是宣布自己將獨立參選-成為第四位總統參選人。整場記者會區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郭台銘先生慷慨激昂的參選宣言,內容大抵是自我證明為甚麼他值得人民託付,主軸在說明自己作為國際級企業家的豐厚經歷,能夠兌現一張他為選民開出的大支票,「為台海帶來50年和平,並讓台灣在20年內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人均GDP最高的『亞洲首富』」。郭董的參選宣言能否達成目標?姑且不論這張支票如何兌現。人民願不願信任和買單,大可從未來民調和實質選票得到應證。

本文認為,記者會的第二部--接受國內外記者的詢問,是檢視郭先生作為參選總統候選人的適格性,一個值得觀察的重點。在這場記者會上,郭台銘先生面對國內外的記者提問,似乎大多未能正面回應,令人大失所望。尤其,不少記者所提都是關乎公共性的重要問題,包括其如何以宣布獨立參選來整合在野?又其擁有大筆財產(企業股權)在中國,如何避免受中共影響、制肘?這些顯然都是必須好好回應的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應該是記者會上的必考題,大可事先好好準備,可惜郭先生避重就輕,沒有辦法透過記者給予選民一個充分應知的資訊。

此外,在這場記者會中,郭先生面對記者,更引發不少爭議。例如他針對新加坡媒體特派記者的提問,語帶嘲諷說他被台灣「帶壞」,質疑該記者問了他所謂的「陷阱」題。後續,在面對其他記者提問時,郭先生又嘗試一表幽默,談到他理解媒體需要靠製造議題來營運,將新聞業指為是「製造業」。這無疑是對記者這個被認為是民主社會的無冕王,給予了大大羞辱。在這樣的自以為幽默的策略下,不僅一再閃躲記者的提問,同時大大暴露其沒有認清其作為爭取總統大選候選人的必修功課,也就是尊重新聞專業。因為這是民主的基本原則。

「在民主國家,政府對自身行為負責。因此,公民期待瞭解政府為民決策的情況。新聞媒體作為監督政府的工具,推動運用這一『知情權』,幫助公民向政府問責,對政府的政策提出質疑。民主政府使記者能夠出席政府會議和獲得公文,並且不對他們報導或出版的內容作預先限制。」

尊重記者和新聞自由是為了維護公民的知情權。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總統大選必然是最好的機會,讓全國人民體驗做頭家的機會。因此作為一個總統候選人,最爲重要的是,必須要窮盡一切能力告訴頭家們,「我」是最適格的未來總統,並且搏得人民的信任。

所以,對人民頭家而言,自然要從各種角度好好檢視總統候選人的適格性。若要論檢驗總統的適格性,我認為作為一個可能的總統,候選人自然需要證明自己,除了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人民福祉開創者」之外,更重要的必修課是要有能力證明自己是「民主制度的守護者」。

在這場記者會,郭台銘先生不能認真看待記者的提問,甚至引發爭議、以輕浮不當回事的態度面對記者提問,就暴露出他的民主學分欠缺。郭董必須認清一點,通往總統府的路上,不是通往權力的路上,而是通往「尊重民主」與體認人民是頭家的道路。重視民主,就應該知道民主體制除了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作為第四權的新聞,更是民主之所賴。這是民主學分是必修學分,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的總統候選人,在宣布參選記者會上的「失當」回覆,必須趕緊虛心補修,以免落得一個民主學分「死當」的局面。

作者:張春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