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不意外的在28日宣布參選,並以主流民意大聯盟的召集人宣布參選總統。綜觀台灣歷屆的總統大選,莫不在兩岸與改革上都會有具體的公共政策主張,以吸引人民選票,同時也指引著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很少有如這次一般,在野黨幾乎完全沒有具體的政策主軸,只有一個核心概念「下架民進黨」。
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常態,但是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在政黨輪替之前需要更多的是政策的辯論,或是意識形態路線的辯論。因為這攸關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舉例來說,2016年6月英國就曾因為是否要退出歐盟問題,引起過政治上的論辯,最終主張英國留在歐盟的首相卡麥隆提出辭職。而台灣在此次總統大選最大的問題是,挑戰的在野黨三組總統候選人並沒有提出一個可以具體可以辯論的政策,不論是外交、國防、經濟還是內政,這也是民主國家少見的現象。因為如果總統大選只剩下「下架民進黨」的激情,卻沒有政策辯論的理性,對國家長遠發展並不是有利的。
況且,台灣真的沒有需要辯論的政策方向了嗎?不但有!!而且很多。舉例來說,台灣面對少子化困境,短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接受移民,但是移民政策是需要辯論的,我們歡迎怎樣的移民?有沒有步驟或程序?那些移民是我們優先歡迎的序列?這些都是一片空白。……。在以國人最關心的兩岸,除了「和平發展」等空洞口號外,完全沒有具體內容與論述。要不然就是在吹牛比賽,「我當選之後保證不會有軍機繞台!!」,總統大選不是吹牛或是許願比賽,也不是在講幹話比賽或是說髒話比賽,這樣的候選人想要政黨輪替還真的差得很遠!!!
現在所謂主流民意大聯盟或在野黨的問題是,「只要讓我當總統」,所有問題都可以解決,這種統包式的許願政恰恰是他們民調無法突破兩成五的關鍵。然後在所謂副總統候選人上,充滿了各種的計算與交換,從李佳芬到黃珊珊,還有高金素梅……。他們似乎都忘記了,在1990年代民主化的過程中,國民黨之所以完蛋崩盤的關鍵就是密室分贓政治。當時人民極端厭惡這種密室分贓政治與宮廷政治,然後才造成2000年的政黨輪替。現在的主流民意大聯盟還在重複玩三十年前國民黨失敗的遊戲,他們不斷喚起台灣中壯年選民的民主化回憶,這樣的民調會拉得起來才真的有鬼。
台灣選民歷經了近三十年的民主化教育,其實理性中間選民已經超過了四成以上。他們也許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偏好,但是說服他們的往往是公共政策的具體論述,而不是「賭爛氣」。在野黨動員「仇恨投票」固然可以鞏固基本盤,但是這種抱團取暖恰恰限制了他的發展,罵得愈兇所團結的其實只有自己內核的人。所以,各位在野黨的總統候選人們,請你們認真端出你的政策牛肉吧!!!一場沒有政策牛肉辯論的選舉只會讓理性中間選民更快唾棄你!!!
作者:劉兆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