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擔心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將蔓延到金融領域,外國投資者開始大舉拋售中國股票, 8 月份迄今為止拋售的股票數量超過了有記錄以來的任何一個月。《日經亞洲》昨(24 日)報導說,數據顯示,本月迄今為止,外國投資者已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淨賣出了總計 716 億元(98 億美元)A 股,這是自 2014 年 11 月開通交易通道以來的單月最大賣出金額。

據報導說,按市值計算,外國投資者持有不到 10% 的 A 股比例,但因為他們購買的是滬深 300 指數中權重最高的股票,比如白酒、醫藥、新能源等行業的超級大盤股,所以他們的拋售也會對股市走勢產生重大影響。自 7 月 31 日收盤以來,追蹤深圳和上海股市的滬深 300 指數已下跌 7.2%。

為平穩股市,減少焦慮,上週五(18 日),中共證監會宣布考慮延長 A 股交易時間,同時「指示共同基金經理加大力度購買自己的股票產品」。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多家中國頂級資產管理公司相繼宣布將各斥資 5,000 萬元購買自有基金。但這些公告並沒有在市場產生一些預期的提振效果。

海外投資者擔憂中國經濟不穩體現在多個方面。許多外國經濟學家表示,海外投資者對北京缺乏振興經濟的具體措施感到擔憂,特別是在中共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 7 月下旬的一次會議未能給出預期的答案之後。

觀察人士指出,會議後的聲明中沒有提到「房住不炒」,這是習近平長期的口號。他們認為,這表明官員們正在軟化對房地產行業的立場。民間解讀為,房價可能會下跌,於是加重了觀望態度,更加不肯出手購買。

此外,隨著更多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出現陷入困境的跡象,外界對這一支柱行業的擔憂加劇。最大的開發商之一碧桂園未能償還兩筆美元債券,目前正在與債權人就延遲還款計劃進行談判。

為了安撫投資者,多家香港上市銀行強調其對中國房地產的敞口有限,儘管它們報告該行業的不良貸款有所增加。比如中國建設銀行,截至 6 月底,它的房地產不良貸款為 396 億元,較六個月前增長18%,同期不良貸款總額增長 8.1% 至 3,166 億元。

香港長實集團新樓盤親海駅二期,李嘉誠開第一槍,降價到市價七折,銷售首日即大排長龍。 翻攝自騰訊網

除了銀行,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也在財報中試圖淡化風險敞口的擔憂。中國人壽持有約 30% 股份的國有房地產開發商遠洋集團本月未能償還 20 億元的境內債券,目前正在與債權人談判還款計劃。遠洋集團週二表示,「短期內無法實現流動性的顯著改善。」

報導也提到,一些分析師表示,中國家庭債務(主要是房貸)在過去十年中增長如此之快,以至於其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目前已接近美國 2009 年之前的水平。不同的是,中國家庭不是拖欠房貸,而是想辦法迅速償還,所以家庭財務越發吃緊。加上疫情期間的嚴苛清零政策以及中共打擊科技和教培行業,造成服務業就業大減。

在進入 2023 年第二季度後,隨著中國的服務業和建築業露出重創後的痕跡,製造業也暴露了引擎熄火的危險。就業市場的青年失業率更是超過 20%,比第三世界國家還糟糕。

《華日》也說,北京近年來一直將房地產投機、科技巨頭和對外國人的依賴描繪成社會弊病,現在進行明確逆轉過去的政策可能構成重大政治風險,因為此舉「本質上是在承認中央領導層有越來越多的標誌性政策失敗」。

中國最大房企碧桂園陷入財務危機,宣布從8月14日起旗下的 11 檔境內公司債券停牌。   圖:翻攝陸網/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