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集團體系龐大,業務範圍跨足信託、財富管理及私募股權。旗下公司中融信託 11 日遭媒體傳言「暴雷」,所推出的金融產品驚傳無法按約兑付,根據資料顯示,中融信託 2023 年共有 270 項產品面臨到期,總額上看 395 億人民幣,倘若暴雷,茲事體大。

中植集團握有中融信託 33% 的股份,是中植集團最重要的投資之一。《彭博社》今(15)日報導指出,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已成立小組介入管理,多名經濟學家分析指,中國房地產問題對其他產業產生骨牌效應。現在首要問題應是避免中國信託業整體信心崩潰。

中國媒體《財新網》8 月 11 日報導,多名中植系職員及中融信託內部人士透露,部分中融信託金融產品目前已停止兑付。但消息一出隨即遭到中融發出聲明反駁,目前全公司仍正常運作,毫無影響。但情況並非如此,咸亨國際首先發聲稱向中融購買產品不如預期收益,目前尚有本金未收回,金博股份和南都物業等兩家上市公司也相繼表示,該公司投資的中融產品「踩雷」。

情況逐漸窘迫,引起投資人恐慌,更擔憂釀連鎖效應。《彭博社》 15 日報導透露,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現已成立評估小組,調查中融各項未償債務及風險,知情人士表示,該小組要求中融向其說明往後付款計畫及現有可用資產,用以面對流動性緊縮。顯現中國政府相當重視中融危機對於中國整體經濟潛在危機。

根據 2022 年中融所發佈的報告中顯示,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為止,中融共管理 7860 億人民幣的資產。《彭博社》提醒,一旦中融出現問題,任何的動盪都將引發更廣泛的信任危機,且快速地蔓延,擴及至眾多散戶及大企業。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SA)亞太區資深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分析,中融傳出停止兌付正表明,「房地產的流動性問題如何會對包括信託業在內的其它行業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僅如此,香頌資本(Chanson & Co.)董事沈萌也擔憂:「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隔離中植集團的相關風險,以免導致整個信託業的信心崩潰。」「如果情況繼續惡化,預計風險規模將不亞於一家領先房地產開發商違約。」

《彭博社》報導指出,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已成立小組介入管理,要求中融說明往後付款計畫及現有可用資產。   

中融國際信託驚傳暴雷,至少約新台幣1.54兆元的信託產品暫停兌付。   圖:翻攝自聯經網(資料照)

碧桂園集團面臨債券利息無法如期兌付、境內公司債券停止交易等問題,引發市場高度擔憂。   圖:擷取自北庵文史客(資料照)

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10 日發佈財務報告,曝光恆大地產已資不抵債。   圖:翻攝自微博(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