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中壢區忠貞市場人氣越南法國麵包食品中毒事件,截至昨(8)日已經有489人通報,衛生局已裁罰業者54萬元,有7個人和3個食品檢體有沙門氏桿菌;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今(9)日表示,有2類食品,如「美乃滋、沙拉醬、提拉米蘇」等沒有煮過的食物,均為沙門氏桿菌高風險食品,他提醒民眾生的和熟的食物要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今日上午食藥署舉辦記者會,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就越南麵包事件提出說明,他表示目前已經有7個人體檢體和3個食品檢體發現沙門氏桿菌。因為沙門氏桿菌是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之一, 112年食藥署已經完成了11個稽查專案,其中也有抽驗沙門氏桿菌的高危險食物,從今天起還會開始啟動異國料理餐廳的稽查專案,另有14個相關的稽查專案也會陸續執行,將會抽驗沙門氏桿菌等微生物衛生標準,對高風險食品加強抽查和管理。

鄭維智說明,沙門氏桿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中,如果食品業者未具有良好食品衛生安全觀念情況下,可以通過水源、環境、病媒及感染者之排泄物等途徑傳播,亦可能透過家禽及囓齒類等動物間接污染食品,其感染之食物種類相當廣泛,相關名單如下:

1) 蛋類、乳品、肉類等動物性產品及其製品,如「美乃滋、沙拉醬、提拉米蘇」等沒有煮過的食物。

2) 存在於受污染的生鮮蔬果、複合調理食品及加工食品。

其發病潛伏期約6至72小時,患者之臨床症狀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及頭痛等,約持續4至7天,嬰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通常症狀較為嚴重,容易因菌血症而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

為防治食品中毒的發生,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製作未經加熱處理之蛋黃醬或含蛋糕點時,應選用衛生品質良好之洗選蛋或殺菌液蛋,且調理食品時須有防止交叉污染的作業流程;生食、熟食之器具、砧板、抹布應明確區分,勿混合使用;作業場所則應有防治病媒的措施;食品從業人員須遵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之規定,手部時常保持清潔。

食藥署再次提醒民眾,挑選店家時應謹慎,不要僅憑網路推薦做為選擇之依據,購買前先觀察業者作業環境及食品從業人員衛生情形;外帶餐點若沒有立即食用,應置於冰箱保存,並儘速食用完畢。

為防治食品中毒的發生,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與民眾相關注意事項。   圖:食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