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新生兒死亡率創近14年來最高,嬰兒死亡率更是近15年來最高。而死亡嬰兒中有1/3出生後1天內就去世了,今年前5個月的出生人數比去年「虎年」同期還少了千名寶寶,讓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台灣再拉警報,衛福部薛瑞元對這現象則直言「沒有說很好」。

為了降低台灣新生兒的死亡率,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昨(2)日共同主辦了降低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希望透過一個平台讓醫療界和政策界進行協商對話,期待能夠善用國家資源、並建立寶寶死亡資料庫與死因回溯分析,有效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任周弘傑說,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去年新生兒死亡率是千分之4.4,嬰兒死亡率是千分之2.8,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中排名比較靠後。但進一步分析嬰兒死亡,可以發現出生1天內就去世嬰兒的佔了1/3,前3名的死因分別是「周產期呼吸系統疾病」、「與懷孕時間和胎兒成長有關的疾病」、「先天性畸形或染色體異常」。周弘傑分析,因為國內高齡產婦的比例上升、人工生殖輔助受孕的需求提高,都是造成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增加的原因,更進一步導致新生兒、嬰兒死亡率高。

除此之外,與國際數據相比,台灣高齡產婦也偏多?周弘傑分析,英國高齡產婦的比例為19.3%、瑞典是21.3%,我國則高達38.5%,因此,加強關懷媽媽也是重點,也要注意早產徵兆、以及相關的社會支持等。他表示,對於新生兒、嬰兒死因要深入分析,不能只用「呼吸衰竭」來帶過,需要進一步分析才能達到預防效果。

薛瑞元出身自婦產科界,他坦承國內新生兒、嬰兒死亡率「沒有很好」,並分析其主要原因有3:1) 包括染色體異常、2) 早產、3) 意外;他認為「意外」又以趴睡造成寶寶窒息或猝死為主。他表示衛福部的「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計畫」,並透露行政院已審查到最後階段,前幾天將進行預算來源分配、強化兒科醫師訓練機制等相關討論,希望讓早產兒照顧問題被解決,並讓早期療育量能與聯合評估效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