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以及接踵而來的清零政策,促使供應鏈陸續離開中國。根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孟加拉正在加緊承接世界工廠的角色。

報導指出,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迫使投資者重新評估將供應鏈放在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而繼任的拜登對中國接續實施高科技等出口管制,更使本已緊張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面對美中貿易緊張局勢,跨國公司空前留意尋求降低業務風險。

市場研究機構弗雷斯特(Forrester)的研究總監夏爾馬(Ashutosh Sharma)本月稍早指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本身原本還不會導致大規模的供應鏈調整,但北京面對接踵而來的疫情所採取的清零政策卻火上澆油,額外的刺激投資者。

報導指出,供應鏈正在轉向以下5個國家。

印度

印度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年輕人口眾多,是取代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天然選項。

蘋果公司已經將其部分 iPhone 生產轉移到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和卡納塔克邦,並正在探索將其 iPad 製造轉移到南亞國家。 摩根大通分析師預計,到 2022 年底,蘋果將把 5% 的 iPhone 14 轉移到印度,他們在 9 月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他們預計,到 2025 年,1/4的 iPhone 將在印度製造。

然而印度的官僚主義、繁文縟節和決策延宕等負面因素,仍使在該國開展業務比在中國更難。

越南

越南自1986年持續推動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轉變為中等收入經濟體」,成效可觀。

越南的主要優勢在於服裝、鞋類、電子產品和電器的製造。

蘋果公司已經將部分 iPhone 製造轉移到越南,併計劃將部分 MacBook 生產轉移到這個東南亞國家。其他將部分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的公司包括Nike、愛迪達和三星。

泰國

隨著製造商撤出中國,泰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在 2020 年至 2021 年間增長了三倍。

作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泰國一直在製造業價值鏈中向上移動,是汽車零部件、車輛和電子產品的生產中心,Sony和夏普等跨國公司在這裡開設了工廠。中國企業也已將部分供應鏈轉移到泰國。

孟加拉

早在疫情肆虐之前,孟加拉國就已經是服裝製造業的後起之秀。孟加拉國工人的平均月薪為 120 美元,不到華南製造中心廣州工廠工人月薪 670 美元的1/5。而不斷上漲的材料成本,也促使服裝公司相中生產價格相對較低的孟加拉國。

服裝製造業是孟加拉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在2021年佔該國近 85% 的出貨量,出口額超過 420 億美元。孟加拉也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

孟加拉國目前正在努力吸引服裝行業以外的投資,並正在努力吸引更多對其他行業的投資,包括製藥和農業加工。

馬來西亞

過去幾年,馬來西亞一直留意爭取從中國轉移出去的製造業。

由於勞動力成本下降和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對馬來西亞的科技投資一直在增加。 過去幾年的主要交易包括美國晶片片巨頭美光從 2018 年開始的五年內投資 3.39 億美元。製造 iPhone 外殼的美國公司 Jabil 也擴大了在馬來西亞的業務。

根據政府官方信息,馬來西亞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在 2021 年達到 481 億美元的五年新高,主力是電子產品和汽車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