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大選結果超乎預期,國民黨在多個關鍵縣市以懸殊差距大勝,這絕不是靠藍營基本盤與地方系統就能做到,國民黨在缺少「韓流」及強力母雞帶領下,仍取得不遜於2018年的大勝。國民黨策略的成功,一方面是效法侯、盧的中道路線減少犯錯,讓「討厭國民黨」沒有施力點,另一方面是以前所未有的團結氣勢,順著民意風向在背後火上加油,讓「下架民進黨」、「教訓民進黨」成功發酵。

回顧歷年地方大選,2010年國民黨趁著馬英九旋風,大勝拿下15個縣市;2014年民進黨拉攏柯文哲發起反攻號角拿下13個縣市;2018年民進黨大開反年改、反同等改革戰場,導致執政支持度低迷,而國民黨憑著韓流逆襲拿下15席縣市首長,也因兩大黨輪流犯錯,藍綠地方板塊如鐘擺般左右搖擺,但今年民進黨因為活在同溫層而犯下大錯,國民黨卻學會止血。

國民黨政黨支持度其實低迷,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10月公布的民調顯示,民進黨支持度約34%,而國民黨只有19%,不僅被台灣民眾黨的16%支持度追近,藍白支持者高度重疊的問題,更讓國民黨陷入前門漏水、後門失火的困境。

不過2年前,全台迴響的「國民黨不好、台灣不會好」聲音在這次選舉竟完全消失。國民黨這次選舉的一大改進,是朱立倫獨攬徵召大權,初選期間充滿爭議的提名策略,在選戰中逐漸展現成效,讓選舉話題主要集中在新竹市的高虹安與台北市的陳時中兩人身上,除了幾個關鍵縣市外,國民黨候選人鮮少被大做文章,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扣分。

另一方面,國民黨內也達成最大共識,一切以「下架民進黨」為最優先,儘管只是暫時的表面團結,也好過過往出名的「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當選戰回歸單純的地方政治利益牽扯,就是對國民黨最有利的戰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羅智強吞下朱立倫的羞辱後,仍全力奔走全台輔選,以及國民黨果斷在新竹市、苗栗縣放任棄保發生。

一名藍營輔選要角分析,其實今年民進黨執政支持度沒有2018年當時那麼低,再加上沒有韓流與反同婚公投票的奧援,還有選情偏冷的關係,種種因素都讓國民黨沒有當年的優勢, 民進黨的一大敗因在於得勢後的吃相太難看,誇張到對政治冷感和中間選民都無法接受。

當台灣走向後疫情時代,通膨、物價飆漲讓民眾心中積蓄埋怨,治安的敗壞更讓全民有感,結果總統蔡英文帶頭顧跑選舉,這也製造民眾不滿情緒的宣洩出口,而國民黨要做的,就是站在主流風向背後用力多推幾把,過去幾年對台灣現狀不滿而由國民黨背負的仇恨值,就會由漸失民眾信任的執政者吸收,陳時中就是最好的例子,讓這次選舉再次發展為民眾對民進黨的不信任投票。

和2018年不同的是,國民黨一口氣將「北北基桃」全部奪回,搶得北台灣超過1000萬人口的執政優勢,為2024大選打下良好基礎;和2018年相同的是,民眾不見得是對國民黨有所期待、更不是對國民黨恢復信心,而是太多民眾再次對民進黨執政的失望,讓「教訓民進黨」的念頭超過對國民黨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