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故鄉稅」(ふるさと納税)自 2008 年起實施,是一種沒有強制要求、形似捐款的「寄付(きふ)金稅制」。進入 21 世紀後,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前往大城市就業打拼,日本各地方出現人口減少、產業衰落的現象,致使地方稅收等財政收入迅速收縮。為平衡地域性稅收差距,日本政府於 2008 年開始推行「故鄉稅」制度。
雖然「故鄉稅」秉承著「能夠為出生成長的故鄉做出貢獻」的理念而創立,但捐贈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在日本 1,700 多個市、町、村等基礎自治體中自由選擇納稅地,並且能夠同時捐贈給多個地區。此外,捐贈者還可以指定捐款使用目的,也可以選擇由接受捐款的地方自主安排使用。為了鼓勵大家捐贈,接受捐獻的地方政府一般都會為「故鄉稅」納稅人準備具有當地特色的特產作為捐贈的回禮。而對於捐贈者來說,他們在收到地方特產的同時,還能獲得減免稅款。在繳納的故鄉稅款中,2,000 日圓(折合新台幣約 446 元)以內的部分屬於完全需要捐贈者承擔的部分,超過 2,000 日圓的即可按一定比例進行折算,捐贈者可向目前居住地政府的稅務部門申請減免下一年度住民稅,或申請個人所得稅退稅。
「故鄉稅」一方面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隨著捐贈熱度升高,也引發各地政府為獲得捐贈而開始的回禮競爭。一些地區不惜在回禮方面花費大量精力,最終導致虧損。此外,此舉也造成了大城市的稅額外流,根據日本總務省 2021 年數據,東京都約有 5%,也就是 530.9 億日圓(約台幣 118 億)的稅收流到了地方。
據悉,回禮多半為日本各地的農產品、海鮮、和牛、點心等,如果捐款金額達到可全額抵稅的 42,000 日圓,部分地區甚至會贈予旭高砂牛肉、高級水蜜桃、越光米、松葉蟹等等高級特產,形同是「買名產救偏鄉」。
日本松葉蟹。 圖 : 翻攝自微信/廚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