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下令揮軍烏克蘭已逾百日,烏克蘭軍民的奮勇抵抗嚴重損害俄軍的強大形象,北方戰線的失利以及許多戰術失誤,更讓俄軍蒙受嚴重的人員與裝備損失;而人才外流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也抹殺俄羅斯過去15年來的經濟成長。不過,許多專家指出,儘管俄軍對烏頻頻陷入苦戰,但依然有能力繼續挑戰美國與歐洲,「俄羅斯或許衰落了,但還沒有出局,就算烏克蘭取得最後勝利,可能只會引來普丁將衝突升至最高級。」

隨著俄軍集中用兵於烏克蘭的東部與南部,俄軍在頓巴斯(Donbas)已取得戰場優勢。俄烏雙方為爭奪北頓涅茨克(Sievierodonetsk)展開的血戰,更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稱為「將決定頓巴斯的命運」。對此,德國智庫柯柏爾基金會(Körber Foundation)的菲克斯(Liana Fix)與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訪問學者基瑪吉(Michael Kimmage)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表示,形勢恐怕會朝著「有利俄羅斯的方向發展」,而克里姆林宮可能會「無限期佔領」烏克蘭東部和南部,並且佔領黑海港市奧德薩(Odesa)。

但菲克斯與基瑪吉也認為,綜觀全局,烏克蘭依舊能讓俄羅斯吃足苦頭。包括先前擊退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北面的俄軍,成功保衛尼古拉耶夫(Mykolaiv);作為黑海樞紐與商業中心的奧德薩目前也還在烏克蘭手裡。

菲克斯與基瑪吉接著提及,烏軍的士氣良好,且國際支援不斷擴大,「這讓烏克蘭在頓巴斯局勢告急的情況下,仍有機會贏得勝利。」、「只不過勝利的範圍與規模可能有其限度:比方說將俄軍阻擋在聶伯河(Dnipro)以東、保證黑海的航道暢通,或者再次切斷俄羅斯與克里米亞的陸上聯繫。」

而烏克蘭與國際社會期盼的是「大獲全勝」,即將俄軍完全趕出烏克蘭國界,甚至奪回頓巴斯與克里米亞的領土與主權,烏克蘭若能擊敗俄羅斯,勢必會鼓舞其他國家對抗侵略。不過,菲克斯與基瑪吉表示,烏克蘭若要做到這個地步確實機會不大,「畢竟烏克蘭的失地面積廣闊,俄羅斯一定也會堅守俄軍黑海艦隊司令部所在的克里米亞,因為這裡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重返大國行列的象徵,普丁不太可能任由烏克蘭奪回克里米亞。」

自比彼得大帝 CNN:恢復帝國是普丁的最終目標

普丁9日在一場演說中,將自己比擬為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並以1700年至1721年的北方大戰(Great Northern War)中打敗瑞典為例子類比此次入侵烏克蘭的行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這顯示普丁入侵烏克蘭只是為了「征服」,而非他所擔憂的「北約東擴」。

普丁在對其國內企業家的演說中以北方大戰開場,「你會得到這樣的印象,即彼得大帝通過與瑞典作戰試圖掠奪一些東西,但他沒有奪取任何東西,他只是拿回來而已。」彼得大帝建立聖彼得堡,並宣布是俄羅斯的首都時,「歐洲沒有一個國家承認這片領土屬於俄羅斯,每個人都認為它是瑞典的一部分。」普丁強調,彼得大帝做到了收復與強化國家,我們現在也有這個責任。

此言論一出,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也立即痛批,普丁的言論表明是為沒收土地,「衝突」並不存在,僅有以人民種族滅絕為藉口的血腥掠奪。

普丁更直言,世界上只有兩種國家,「一種是主權國家,另一種是殖民地,沒有灰色地帶。」《CNN》分析,這在普丁的帝國主義看來,烏克蘭應該屬於後者。他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烏克蘭人沒有合法的民族認同,他們是西方長期以來的魁儡,「換句話說,烏克蘭人沒有代理權,只是『臣民』。」

而前美國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曾在1994年表示,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個帝國,但烏克蘭若被俄羅斯收買成為從屬國,那俄羅斯就會變成一個帝國,「但現在看來,普丁指望的與布里辛斯基正好相反,普丁認為為了俄羅斯的生存,自己必須不考慮人力成本的成為一個『帝國』。」

專家:普丁已將佔領的領土視為俄國的一部分,而非談判籌碼

針對烏克蘭有機會在東部與南部戰場複製北部戰場的成功與否,菲克斯與基瑪吉指出,這些地方現階段皆是由俄羅斯所控制,「不過烏克蘭在獲得國際援助的利多之下,確實有機會在今年夏天發動反攻,奪回俄羅斯通往克里米亞的陸上走廊。」此外,菲克斯與基瑪吉也警告,認為「烏克蘭的任何勝利都只會激起俄羅斯更多的不妥協」、「即使普丁輸了這場戰爭,他也不會放棄烏克蘭,任由這塊土地完全融入西方世界。」

而對於俄羅斯軍事失利加上經濟制裁,有機會讓普丁接受停火談判與否,菲克斯與基瑪吉則認為,俄羅斯確實有機會被迫與烏克蘭談判暫時停火,但想要通過談判達成更長期的解決方案是不可能的,「因為俄方已將佔領的烏克蘭領土是為俄國的一部分,而非會議桌上的談判籌碼。」

俄羅斯情報專家索爾達托夫(Andrei Soldatov)與波洛根(Irina Borogan)表示,克里姆林宮的鷹派(指主張採取戰爭手段或繼續升級現有衝突的人)想要的是更多的戰爭,而非更少,因此,俄羅斯不會接受任何失敗。索爾達托夫與波洛根也說,這意味著即便烏克蘭在今年秋天取得局部勝利,也極可能會引發俄軍在2023年再次入侵,「畢竟獨裁者不能容許失敗,尤其在戰場上失利的獨裁者往往也會失去政治權力,因此,普丁也無法容忍永遠地失去烏克蘭。」

發動戰爭的代價 制裁將抹殺俄羅斯15年來的經濟成長

根據8日發表的最新分析報告稱,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遭受制裁,正在使其10多年的經濟發展和30多年來與西方整合的努力倒退。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經濟學家警告,這種影響是一個「移動目標」,因為更多的制裁正在增加,俄羅斯可能會進行報復,特別是在能源方面。

國際金融協會經濟學家里巴科娃(Elina Ribakova)表示,這種損害將使普丁繼續戰爭的成本升高。而在最新的分析報告中,國際金融協會預測俄羅斯經濟今年將萎縮15%,至2023年將再萎縮3%。報告指出,這些預測意味著「目前的事態發展將抹殺俄羅斯大約15年的經濟成果」。

包括切斷莫斯科償還外債能力、物價上漲和外國企業退出在內的金融制裁,正在減緩俄羅斯國內的需求,從而使「短期、中期和長期經濟前景變得黯淡」。該報告作者指出,「經濟戰正在瓦解俄羅斯經濟」,「一些最具影響的後果尚未被感受到」。最後,里巴科娃指出,制裁正撕裂全球價值鏈,「30年來俄羅斯對歐洲的投資和聯繫,正在瓦解。」

一名烏克蘭婦女在波克羅夫斯克(Покро́вск)的火車站等車,以逃離北頓涅茨克和附近城鎮的戰火。(資料照片)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亭1日宣稱,「如果我想做的話」,俄軍能在兩周內占領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 路透社

日前一名法醫科學家從烏克蘭基輔郊區布查(Bucha)的一個萬人坑中移走了一具當地居民的遺體。(資料照片)   圖:達志影像 /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