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軟體、社群平台於2022年4月15日起流傳訊息指出「可以查詢你的實聯制被查詢幾次,就知道你是不是危險群,被查越多次風險越高」、「可以查詢政府有沒有調閱你的足跡」;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今天(20日)做出事實釐清報告,指出資料調閱僅代表民眾可能與確診者有共同足跡,代表有一定風險,但風險高低需視接觸時間、距離、是否有做好個人防疫措施而定;目前疫情已進入社區,且多點散發,民眾要有自主防疫意識,如果出現疑似症狀就可以快篩或就醫,減少家戶擴散風險。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引用台北市衛生局發言人紀玉秋的說法指出,實聯制紀錄是疫調輔助工具,幫助疫調人員查詢與確認確診者足跡。疫調時,有些民眾沒辦法詳細陳述幾點、到什麼地方,所以衛生局會調閱個案具傳播風險期(發病日前4天)的實聯制紀錄,再跟個案確認地點與同行者、接觸的對象。接著才更進一步了解個案在特定高風險場域的停留時間,或是否有脫口罩飲食、聊天等高風險行為。若有類似行為,會再針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匡列、疫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簡訊實聯制-民眾資料調閱紀錄」平台是基於資訊公開,方便民眾查詢實聯制紀錄被調閱的資料,但有調閱紀錄不代表跟確診者足跡一定有重疊,比如說,有些縣市調閱資料時,不會只調閱確診者出沒該場所的時間資料,可能在確診者抵達前、離開後的時間都會調閱。因此,就算實聯制記錄被調閱,僅代表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的機率大,民眾不要過度恐慌,也不是被調閱越多次風險就越高。

另外,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則提醒,目前台灣社區疫情已經是多點散發、社區有一定的風險,且防治關鍵已經進入家戶作戰,要關注的不是社區有多大危險,而是個人、家庭的生命安全。每一個民眾不管位於何處,都應該對自身健康狀況提高警覺,有自主防疫意識,如果出現疑似症狀就可以快篩或就醫,減少家戶擴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