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早已明文規定調劑中藥不能摻加西藥,不過類似事件仍頻傳,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12)日公布,2021年「中藥安全性-含西藥及重金屬」檢測報告,檢測有無摻加西藥的共38件,其中6項檢出西藥、比率約23%,已經違反《藥事法》規定視為「偽藥」,最高可處7年徒刑、5000萬罰金。
消基會表示,過去生病看中醫,多半是病患從醫師處獲得「藥單」,再到中藥行購買藥材後,將藥材浸泡於水中煎煮成湯液服用;現在則多半從中醫師處取得「濃縮中藥製劑」,而濃縮中藥製劑是藥廠依據傳統方劑的藥材煎煮脫水後,加入賦形劑製成丸劑、散劑、顆粒、錠劑或是膠囊等劑型。
不過中藥摻加西藥事件頻傳,消基會今日公布2021年「中藥安全性-含西藥及重金屬」檢測報告,其中申請檢測有無摻加西藥的有38件,有6件檢出西藥,檢出率為23.1%。至於來源的部分,為3件託人購買、1件親友贈送、1件郵購及1件其他,沒有來自國內醫療院所或國內藥商藥局。
依衛福部規定,中藥摻加西藥已違反《藥事法》,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網路依法也不能提供藥品給消費者,違反者可依《醫師法》,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0萬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
消基會指出,本次中藥檢出含西藥仍以「止痛類」為多數,但值得注意的還有「補腎滋養類」。依據食藥署公布2019~2020年受檢的案件中,都是以宣稱「補腎滋養類」的食品或藥品檢出西藥的比例最高(76%),且檢出的西藥也是以「補腎滋養類」的壯陽藥最多(23%),其次為減肥類(14%),而檢體來源則以「網購/郵購」最多,幾乎有5成的檢出率。
消基會也提醒消費者,若需要購買中藥,不應聽信親朋好友介紹或託人購買有效的中藥,因為即使相同藥物,也會因體質差異而有不同的藥理反應,有些人可能會產生藥物中毒反應,有些人卻相安無事,因此無論是調養身體或是治病,最好還是要先向合格中醫師詢問。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指出,中藥摻有西藥依規定為「偽藥」,最高可處5000萬罰金。 圖: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