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被問到「若確診人數持續增加,除兩人一室外,有可能進行居家照護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並非完全不可能,但要看未來看病毒變化與輕症化情形,目前還沒有打算。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兩人一室的兩位病患若互不認識,只要達到個人解隔標準即可先解除隔離,且國外觀測發現,感染BA.1痊癒後對BA.2有很強的保護力,因此交叉感染的機率相當低,台灣目前也沒有發生加重病情或導致重症的情況,但若未來有新變異株出現,會再評估兩人一室,並配合量能擴大調整。

陳時中指出,未增開專責與負壓隔離病房的情況下,全國目前總床數有3,646床,2,490床空床,空床率為68.3%,另有47家中央集中檢疫所,目前部分尚有檢疫者居住中,解隔後會慢慢將檢疫所9成以上的量能用於收治相關輕症確診者。

此外,陳時中也希望地方能掌控加強型防疫旅館的量能,在確診事件發生時能有收治能力,避免跨縣市移動或增加當地醫療量能。目前僅有2家加強型防疫旅館、總床數402,且空床數較少,希望各政府能積極準備,中央也會提供補助,雙方合作增設加強防疫旅設,避免在地醫療量能負擔增加。

被問到「日前放寬解隔標準,兩次採檢都是陰性的確診者可以改為自主健康管理,但接觸者仍須隔離滿10天,可能出現比確診者隔離時間還要長的情況,接觸者的隔離時間有可能縮短嗎?」

羅一鈞回復,若個案一開始Ct值超過30,後續轉為陰性或兩次Ct大於30,經評估為舊案後,而接觸者沒有其他隔離原因,可以同時提前解隔,但如果是新感染個案,一開始Ct值較低,隔離到醫院與檢疫所前仍具傳染力,依規定要觀察滿潛伏期10天,不調整縮短是避免可能增加發病卻沒攔截到的情形。

有媒體問到,新北市長侯友宜建議指揮中心將路徑說明清楚,方便各縣市執行,而陳時中日前表示無法提出疫情相關模型,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說國家資源都在陳時中手上,能否給兩位市長一個說法?

對此,陳時中回應:「正常生活大家清楚不清楚?」,在非藥物介入措施(NPI)下就不會出現封城等作為,他表示指揮中心已有列出哪些場合可以不用戴口罩,「把口罩戴好這個定義有很困難嗎?」。此外,指揮中心也鼓勵高齡者接種疫苗,藥物整備目前準備擴大洽談,若無法延長保存期限就不敢買太多,如果無限期當然能買多少儘量買。

另有媒體提及,昨天提到未來打滿三劑的民眾,有望在被匡列後僅需自主健康管理,專家認為可能會造成突破性感染的個案進到社區,指揮官怎麼看?陳時中指出,除非高度防疫,否則任何放寬的措施都可能會有漏網之魚,但其實之前在做「7 7」的時候就有對三劑疫苗者放寬,未來在科學證據支持下,也會將疫苗納入放寬措施。

關於正常生活的積極防疫,陳時中指出,第一是邊境要持續有效管理;第二是要繼續做好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非藥物介入措施;第三是疫苗接種持續努力,引導大家打疫苗;第四是藥物整備;第五則是快速反應,包含個人自主應變,他認為目前做得很好,不過還是要持續推廣。

醫療資源統計表。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