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文31年判官人生(3)(中央社記者楊啟芳、謝靜雯台北30日電)擔任職棒裁判超過30年的蘇建文,除了在場上擔任鐵面無私的判官,他也致力於提拔後進,盼裁判也能一代代傳承下去,且裁判環境越來越完善,夢想著有一天台灣也能有裁判學校。
對裁判來說,沒有噓聲的比賽就是一場好比賽,但裁判也是人,難免還是會有遭受現場球迷噓聲或網路謾罵的時候。不過蘇建文往往不選擇逃避,而是希望用教育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規則和案例,也希望能幫助到裁判後輩與業餘裁判。
蘇建文在臉書上成立「蘇老師棒球裁判實務及規則教室」行之有年,社團裡面有許多業餘裁判及球迷,當有疑問時「蘇老師」就會現身解答。
回想起當初會設立這個社團,蘇建文指出,原本很多業餘裁判只要有問題就會打電話詢問,有次一名業餘裁判提議乾脆成立一個社團,「我那時也沒想這麼多,反正打電話來只有1對1,透過這個平台我就是1對10、1對100都有了,可以做更好效果的教育。」
蘇建文常為了在這個平台上為大家解答弄到三更半夜,他笑說:「我老婆也罵我有必要搞這麼累嗎,但我希望是對國內棒球有幫助,我從這個平台裡也是教學相長,我回答問題時無形當中讓我很多東西又更熟悉了。」
● 退休後夢想成立裁判學校 系統性培養後進
熱心與其他裁判交流、教育後輩的蘇建文目前58歲,也讓他漸漸開始思考退休後想要做的事。蘇建文就在書中提及,退休後成立「裁判學校」是他心中遠大的藍圖。
蘇建文以美國裁判學校為例,他曾在1995年第一次去美國裁判學校,他回憶,當時已經在中職站裁判3年了,算是有一點底子,「所以第一天看到他們(其他學員)的動作就偷笑,怎麼跟一群沒有經驗的一起學習,但是第2天、第3天後,他們進步很快,裁判學校有能力把人家塑造成這樣,所有教材、動作都是一致的。」
蘇建文提及,目前台灣培養裁判的方式,比較像是經驗相授的感覺,「但這樣的話每個人教學的東西都不一樣,也不能老是在業餘裡面去選將,因業餘裁判沒有受到正規教育,是以拜師為藝方式學習,很多動作可能還要再改,倒不如素人一開始接受很正統的養成教育。」
蘇建文也提到,不像美國職棒一樣有新人聯盟、1A、2A、3A到大聯盟,以及日本職棒有獨立聯盟、三軍、二軍到一軍,有層層關卡可以讓裁判磨練,若能站上最高層級就是最頂尖的裁判;早期中華職棒連二軍都沒有,因此養成更為困難,雖然現在有二軍,但他仍希望有一個正統教育機構。
蘇建文認為,若職棒要走得長遠,除了改善球團、球員的環境,花心思在裁判養成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裁判不能老是土法煉鋼,一直都是這些人在用,老的也會退,新鮮人有什麼誘因讓他們投入,這樣才是正確的方向,所以我退下來的話,如果有幸成立這樣的教育機構,我是非常樂意去協助這樣的工作。」
● 給新鮮人的建議 要禁得住被罵、自律最重要
雖然裁判環境辛苦,仍不乏充滿熱情的新鮮人想要進入職棒、站上夢想的舞台擔任裁判。被問到對有興趣挑戰的新人有什麼樣的建議,蘇建文笑說:「以前學長曾經跟我們講說,裁判是沒頭路的人才來做,其實是真的,他們知道裁判是很難為的,大部分人才不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裁判就是球場上的「判官」,不過蘇建文指出,一般判官可以經過思考再做出判決,但棒球裁判要在瞬間就宣判對錯,「贏的人不會謝謝你,輸的人就是罵你,所以你抗壓力要夠,要耐得住人家罵,如果耐不住人家罵,很容易就會半途而廢。」
另外,蘇建文也提到,當職棒裁判常常要出差,容易跟家人聚少離多,各國職業運動的裁判離婚的人很多,「台灣還算很小,美國離婚的太多了,家人需要你的時候不在身邊怎麼辦,很容易吵起架來,所以必須要有辦法在場上被謾罵、場下跟家人吵架時抗壓力也要有。」
蘇建文強調,當裁判一定要有自律性,他舉例,裁判為了公正性不能跟球員、教練吃飯,也絕對不能出入風化場所或酒駕等,甚至裁判組在外出差或是在二軍宿舍,主管都會晚點名,也會控管財產、交友圈等,「如果自律性夠的話再考慮進來這個行業,如果你喜歡很自由,在這個環境就會比較辛苦,以前很多人無法適應就離開了。」(編輯:張芷瑄)1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