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今(21日)發表「青少年自殺防治策略及作為等情案」調查報告結果,指出國內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15至24歲人口群自殺通報在去年已達破萬人次,但學生自殺身亡個案近7成未曾接觸校內輔導資源。

監察院報告指出,依據衛福部2020年統計,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連續20年攀升,15至24歲人口群自殺通報更是逐年增加,2016至2020年分別為4365、4905、6352、7991及1萬659人次,2020年該人口群通報人次已佔所有通報人口群中的26.4%。各級學校通報學生自傷人次更呈現倍數增加,2016年至2020年分別為1029、1519、2765、4475、8625人次,凸顯青少年自殺、自傷議題的嚴重性。

報告強調,觸目驚心的自殺自傷成長數字,必須嚴肅檢視2019年6月「自殺防治法」通過實施以來的防治效益,教育現場輔導人力不足、教育單位與社區心理衛生、醫療等資源整合不足、其中未就學未就業青少年人口之追蹤及輔導更是重要,均有待自殺防治網絡各主管機關強化合作機制。

監察委員指出,學生自殺死亡原因雖難以單一歸因,但經分析其中以「憂鬱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為大宗主因、「感情因素」及「學校適應」亦為常見之因素。然自殺防治實務卻面臨「輔導人力不足」、「學生或家長抗拒資源介入」、「輔導老師行政負擔過重」、「家庭系統難以改變」、「輔導轉銜機制未與社政、衛政結合」等困境。

監察委員表示,依據「學生輔導法」第22條規範自2017年起中央主管機關每5年應針對專任輔導教師及專任專業輔導人員配比進行檢討,而2022年即將屆滿第1個5年,主管機關對此應儘速進行通盤檢討,妥適規劃各級學校輔導人力配比,並正視輔導老師行政負擔過重的問題。

監察委員特別強調,調查發現私立學校專業輔導人力不足情形尤為嚴重,且依據2018年至2019年統計資料指出學生自殺身亡個案近7成未曾接觸校內輔導資源,各級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亟待正視。

監察委員表示,日前國內有高中生於行政院「提點子-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出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課綱」應特別將精神、心理疾病教育獨立為一單元之連署案,可見青少年已意識到這方面迫切的學習需求,教育部回應除納入未來課綱修訂相關規畫中,亦將鼓勵各校開設相關課程。相信唯有全面提升國人心理健康、情感教育、精神疾病辨識之知能,加強專業人員訓練與知能,鼓勵學界發展更多本土化研究及課程教案,增進各主管機關、教育單位與學生及家長、社區醫療等共同合作,以「人人都是守門員」為目標,建構我國自殺防治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