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爆發,台灣進入三級警戒,並將於明日降級,前副總統陳建仁今(26)日發文,分析從從5月15日到7月23日的七十天裡,台灣與其他20個國家疫情的相關指標變化。他說,這段期間有人唱衰台灣、也有人喪失信心,但是大多數人都堅守防疫措施,防疫的表現仍然是可圈可點。
陳建仁以【驚濤駭浪中的經典全民防疫】為題,今日在臉書發文。他說,自從2019年12月31日以來,台灣在COVID-19防疫的表現,一向受到世界各國重視,也被公認為是2020年自由民主國家的防疫典範。在疫苗開發成功上市以前,台灣透過邊境管控、加強通報、隔離治療、深入疫調、精準檢測、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國外入境者強制檢疫、全民遵守防疫規範等措施,維持相當長期的零確診,透過經濟紓困和振興方案,台灣更是少數在2020年GDP正成長的國家。
陳建仁說,直到今年四月中旬,由於Alpha變異株病毒的入侵,發生一系列的群聚感染鏈,每日確診病例逐漸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5月15日宣布雙北地區進入三級警戒,緊接著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直到7月27日才會降為二級警戒。在這三級警戒期間,台灣已經發生超過14,000位本土確診病例,以及超過700位的死亡。
陳建仁說,這段期間有人唱衰台灣、也有人喪失信心,但是大多數人都堅守防疫措施,不僅阻斷病毒傳染鏈,更踴躍接種疫苗。台灣在這最艱難的時刻,防疫的表現仍然是可圈可點。
陳建仁說,首先比較二十個重要國家,從5月15日到7月23日的七十天裡,COVID-19每日每百萬人發生率的7日滾動平均值。
1. 在這七十天當中,台灣的每日每百萬人口COVID-19病例發生率,相對低於多數國家。6月中旬以後,多數國家的發生率都在上升,台灣卻已經開始下降。
2. 台灣的每百萬人COVID-19病例發生率在5月15日是1.75,排名是最低的第5名;到了7月23日是0.94,排名是最低的第1名。
3. 台灣的每百萬人COVID-19病例累積發生率在5月15日是61.93,排名是最低的第2名,僅次於越南;到了7月23日是652.27,排名是最低的第2名,僅次於紐西蘭。
4. 台灣的COVID-19病例有效複製率(R值),在5月15日是2.13,排名是最高的第1名;到了7月23日R值是0.64,排名卻成為最低的第1名。
5. 台灣發現每名確診病例的篩檢人數,在5月15日是75.6,排名是最高的第8名;到了7月23日是977.9,排名是最高的第2名,僅次於澳洲。
6. 再來比較二十個重要國家,從5月15日到7月23日的七十天裡,COVID-19每日每百萬人死亡率的7日滾動平均值。台灣的每日每百萬人口COVID-19死亡率,相對低於多數國家。6月下旬以後,多數國家的死亡率都在上升,台灣卻已經下降。
7. 台灣的每百萬人口COVID-19病例死亡率在5月15日是零,和新加坡、紐西蘭和澳洲同屬最低的第1名;到了7月23日是0.15,排名是最低的第6名,次於新加坡、紐西蘭、澳洲、南韓、日本。
8. 台灣的每百萬人口COVID-19病例累積死亡率在5月15日是0.5,排名是最低的第2名,僅次於越南;到了7月23日是32.92,排名是最低的第4名,僅次於越南、紐西蘭、新加坡。
陳建仁說,在過去的七十天裡,台灣經歷險峻的防疫挑戰,藉著全民團結一心、堅守防疫準則,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美國、日本、立陶宛與斯洛伐克的慷慨捐贈疫苗,讓台灣透過提升社區篩檢人數、阻斷病毒傳播途徑、提高疫苗接種覆蓋率,使得R值很快的下降。台灣不僅繼續維持相對偏低的COVID-19累積發生率與累積死亡率,也持續保住防疫典範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