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灣產學界團隊自主研發的2顆立方衛星「飛鼠」與「玉山」,於24日晚間成功在美國發射升空,昨(25)日早上10時和晚間8時各通過台灣上空1次,但我國基地台都沒收到衛星傳回訊號,反而國外好幾處均有收到訊號。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判斷,可能與天線問題、接收盤架設角度有關,或是衛星電力不足,預計於今早10時再度嘗試通聯。

「飛鼠」由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團隊研製,可觀測太空電離層的電子濃度,偵測地面無線電通訊受干擾情形,以期改善GPS誤差,精進行動導航功能。「玉山」則由騰暉電信科技公司、雷斯康公司與海洋大學運輸科學系等單位製作,用於交通管制,可追蹤車輛與船隻航行軌跡。

「飛鼠」與「玉山」研發時長達3年多,歷經數次延後發射時間,終於在24日晚間11時搭乘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升空,進入高度約525公里的衛星軌道,傾角約97.5度。昨日早晨10時5分首次通過台灣上空、昨晚8時39分第二次通過,但台灣的地面接收站都未收到訊號。

科技部表示,飛鼠和玉山主要接收站分別為中央大學地面接收站與國研院太空中心地面接收站,雖然台灣未收到訊號,但中央大學團隊表示,有些國外接收站收到我國兩顆衛星訊號,證明衛星「還活著」。

對此,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表示,可能是衛星經過台灣上空時,天線的仰角不夠大,導致訊號接收不夠強,因此無法解析。他說明,如同耳朵正對喇叭可以聽得最清楚,收不到衛星訊號可能是台灣接受訊號的盤面沒有完全面向衛星,或是衛星在太空轉得不夠久,太陽能電池還未吸收足夠的太陽能,以致電力微弱。

林俊良解釋,立方衛星體積遠小於福衛5號與福衛7號,較難捕捉到其行蹤,未來幾天會嘗試各種方式,包含調整天線、詢問國外接收到訊號的網站,希望可以得到原始訊號資訊進行解碼。他說,一般衛星發射升空後,地面在2至3天內沒收到訊號都是正常情況,參與衛星發射的團隊已調整天線角度,今日上午10時將再次與衛星聯絡,期待能收到回音。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正彥表示,目前國外站點能順利收到訊號,至少證明兩者仍正常運行,至於台灣地面站尚未收到,他認為這本來就需要一些時間,團隊正積極調整與研究,也剛好給團隊學生考驗,藉此學習如何排除、解決問題。

對於台灣收不到訊號,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劉正彥表示,這本來就需要一些時間,目前團隊正積極調整與研究。   圖:擷取自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科技中心

台灣團隊研製的飛鼠衛星、玉山衛星在24日晚間發射。圖為玉山衛星。   圖: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