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拍什麼?這裡很醜!有什麼東西好拍的?你要去有觀光客的地方拍!』來自法國、已在台定居、生活近20年的余白(Hubert Kilian)每個週末都會在桃園沿海的蘆竹、大園、觀音和新屋等地區進行他的影像創作計劃,他揹著兩台大型底片相機在桃園沿海走路拍照,每每引起當地居民的好奇。『我在拍藝術性的紀錄!』余白回應居民,但居民看他一眼,愣住了!喃喃自語著:『這裡哪有什麼藝術性的東西?』

筆直寬闊的四線車道、施工圍籬、工業廠房、巨大的廣告看板、電線和電線桿佈天際線……這些視覺元素不斷地出現在余白的攝影作品中,夏季強烈光線的地景中卻空蕩蕩毫無一人,這些尋常再尋常的景物在余白的作品中卻顯得突兀、詭異而有著許多不可言說的隱喻。20年來,余白每次搭機要降落桃園機場時,看到機場周遭的地景,『那裡倒底是不是最原本的台灣樣態呢?』這個疑問一直在他的心裡,作爲一位影像藝術家,今年三月,他終於走進了既是台灣的大門卻又顯得偏避的桃園沿海。

余白週一到週五要上班,承受一定的業績壓力,但是週末一定會出去走路拍照。他每次走20-25公里甚至30公里,藉著走路拍照解放自己。暑假期間,氣溫每每飆升到36度以上,氣象局發布高溫特報,提醒民眾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活動,但是,他沒有戴帽子或是任何的防曬裝備,即便是正中午,也是頂著大太陽持續拍照,余白不怕曬,也曬得極為黝黑,他說,大量流汗正好釋放身體壓力!他很享受走在桃園沿海的曠野之中,感受在台北市區看不到的風景,事實上,他也和時間賽跑著,他的作品需要夏季炙熱陽光的光線,也因此,他的步伐極大極快,也幾乎沒有停下腳步,不停的在大太陽底下走路拍照走路拍照!余白對影像創作的堅持與行動力讓人由衷佩服。

余白已經累積快兩百件作品,都是靠著他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他覺得要拍到好的作品,還是先要和地方要有親密的關係,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腳走進這塊土地。他說走路可以思考很多問題,會看到很多開車看不到的風景,而且會與腳下的土地有著更深一層的連結。20 多年來,工作之餘的影像創作是他最深刻、最大的幸福,他用攝影來證明他是在這個地方活著,藉著攝影深入暸解台灣。他腦袋有很多故事,而影像是他認為最適合的表達工具。『攝影是我的一切呢!』他很堅定的說。

余白的眼中桃園西濱公路沿海,雖然是海邊卻看不到走不到感覺不到海邊的存在,完全沒有海邊文化!從蘆竹到新屋這40公里的區域,『也不是鄉下也不是工業區,鄉下不鄉下,工業區不工業區,但是看起來鄉下是工業區,工業區是鄉下』。他想藉著影像表現此地正在轉變中的風景,以及這兩者之間的衝突,『台灣的經濟發展模式、鄉村的風景地貌受到美國什麼樣的影響呢?』他也想藉著這個影像計畫提出他的疑問。

桃園航空城計畫持續進行中,對於正在改變中的桃園地景,他說他沒有能力,也沒有打算去跟別人說應該要怎麼做才對,經濟發展是需要的,畢竟大家都要吃得飽,他只能拍起來,藉著影像表達心裡的遺憾。『把看到的影像記錄下來,和大家分享,希望有能力的人會被我的作品影響到,甚至做出改變。』余白說,這是他作為一位藝術家的責任。

余白每個週末會在桃園沿海徒步20-25公里拍照,他說走路是解放自己、釋放壓力的好方式,過程中可以思考很多問題,也可以看到很多可以拍的影像,他覺得在桃園沿海拍照非常幸福!非常開心!   圖:張良一/攝

余百20多年來每每從飛機上看到桃園,他今年終於有機會用腳走進桃園機場周遭的風景之中,看看這些地方到底是什麼樣子,他很好奇,這些地方倒底是不是最原本的台灣樣態?還是有受到外來的影響?   圖:張良一/攝

電線桿、野草、曠野的桃園海濱,在余白眼中是個散發著獨特香氣的土地。   圖:余白攝影/提供

在城市邊緣,巨大的廣告看板、常見的鐵皮屋,70年代的台灣經濟發展模式受到多少的美國影響?這是余白的影像創作計畫所要提出的疑問。    圖:余白攝影/提供

余白在桃園大園區看到80年代建築風格的住家,他手上拿著6x9的底片相機,等待被雲層遮住的陽光。他說,攝影是他的一切,為了等待光線而耗去一個鐘頭的時間是值得的。   圖:張良一/攝

桃園西濱沿海和桃園航空城計畫區內的一些景觀風格很難定義,介於工業和鄉村之間。雖然都被忽略了,但在某種程度上,它們承載著土地的身份。   圖:余白攝影/提供

公路、建案招牌、施工圍籬、枯樹,標示著經濟發展的壓力。   圖:余白攝影/提供

施工圍籬、歪掉的路燈………不久之後,桃園沿海的鄉村景觀將成為一個記憶而已。   圖:余白攝影/提供

余白在大園區看到一棟老建築,立刻跪在大馬路拍照。   圖:張良一/攝

發電廠、公路、公墓,桃園機場鄰近之地是台灣的大門,也是個冒險之地。   圖:余白攝影/提供

余白週一到週五要上班有一定的業績壓力,他特別喜歡桃園沿海空曠瞭闊的曠野,行走其間,可以看到很多台北看不到的風景,但他也擔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這些鄉村風景會慢慢的消失。   圖:張良一/攝

美麗的荷花池與亂無章的透天厝彼此交錯在同一片土地上,但至今仍是一處可親之地。   圖:余白攝影/提供

筆直寬闊的四線車道、半空中的廣告看板、電線和電線桿佈滿夕陽餘暉的天際線,空曠的桃園沿海地景中,有著許多不可言說的隱喻。   圖:余白攝影/提供

余白認為桃園沿海的有很濃厚的美國風,他希望藉著影像傳達桃園沿海的工業區和大馬路、加油站甚至看板受到美國的影響。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