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咖啡組織最新報告指出,新冠肺炎加劇了全球咖啡豆價格的波動現象,直稱這是「前所未有的供需衝擊」,並對全球2500萬咖啡生產商與農民,產生重大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對於民生生活的影響已然在掌握中,然而國外的疫情仍十分嚴峻,對許多產業造成的衝擊更是深遠、至今仍難恢復。2020年6月,連鎖咖啡龍頭星巴克宣布由於在疫情下損失慘重,2020年4~6月季度將虧損達32億美元(約新台幣960億元),因此在未來18個月內,不得不關閉美國及加拿大400家門市,轉而開設強化外帶與外送功能的小門市。

國際咖啡組織(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簡稱ICO)首度與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合作、於2020年5月底推出最新報告指出,過去3個月咖啡豆價格經歷多次飆升與劇烈波動,新冠肺炎大流行更加劇了波動現象,直稱這是「前所未有的供需衝擊」,並對全球2500萬咖啡生產商與農民,產生重大影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紐約洲際交易所(ICE)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期貨價格出現數次震盪波動。圖:dailycoffeenews

疫情衝擊咖啡產業鏈各環節!

2020年初始,部分咖啡生產國如巴西,就因惡劣氣候導致收成欠佳,使當時庫存量處於季節性低水平,價格上漲、波動更大。ICO在報告中指出,3月中旬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冠肺炎進入「全球大流行」以來,疫情已經傳播到幾乎所有咖啡出口與進口國,或多或少對咖啡產業鏈的各環節,如農民的採收加工、進出口運輸、下游銷售都會在不同的時間點受影響,更加劇了咖啡豆的價格波動。

ICO表示,疫情對關鍵的出口設施如港口、倉庫等造成直接影響,維持社交距離以及政府為遏制疫情擴散採用的管制措施也造成間接影響,使得出口作業中斷或延遲,出口成本因此增加。例如,有一些港口規定一次只能最多一個工作人員進入一個集裝箱裝載貨物;也因為港口、海關等邊境可能減少工作人員,導致一些內陸國家如烏干達的咖啡豆經由卡車,要送到港口的時程受到延誤。

雖然咖啡生豆比起蔬果,更不容易腐爛,但整個供應鏈中的延誤與滯留,仍會對咖啡質量與價格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這些延誤也阻礙了咖啡業者合同的即時履行。

無數農民生計受影響、人力減少也導致收成下降,成惡性循環

咖啡生產,勞動力至關重要。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與出口國巴西,儘管機器採收很普遍,但一些咖啡果實仍需要仰賴手工採摘。由於社交距離與鎖國政策導致人力縮減,許多咖啡果的採收受影響,質量與售價也受負面影響。

ICO指出,這對當前或即將進入收成期的國家,如巴西、哥倫比亞、印尼與秘魯等構成直接威脅。「哥倫比亞全國咖啡種植者聯合會」就注意到,2020年4月哥倫比亞的咖啡與2019年同期相比,收成下降了28%。

「新冠肺炎可能對全球2500萬咖啡生產商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中低收入的小農,根本沒有準備好該如何應對這樣的公共衛生危機。」ICO表示,疫情大流行可能限制了農民獲得貸款的機會,導致生產成本增加的同時、也無法透過貸款獲得資金,讓化學肥料與殺蟲劑等減少使用,更進一步影響產量與售價。許多國家暫停每年的實地考察,也減少了農民獲得貿易商、尋豆師、國際組織等提供技術援助的機會。

疫情初期咖啡需求激增,但好景可以維持多久?

疫情初期,由於恐慌效應帶來的囤貨,使咖啡豆的採購需求大增。但隨著疫情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現象來臨,失業率上升、家庭收入下降,可能讓消費者對價格更加敏感。倘若消費者因此轉向更便宜的細分市場,可能導致高端咖啡市場如精品咖啡、經認證的永續咖啡銷量減少。

因此,ICO在報告中提出了3項可能對策供決策者參考:
一、建立緊急應對措施,以減輕疫情帶來的影響,並支援應對能力較弱的國家。
二、強化供應鏈中對價格波動、氣候變化、流行病等敏感的重要環節抵禦外在影響的能力,同時達到促進「永續發展可能性」的目的。如,國家金融機構支持咖啡園的重建與種植;促進供應鏈的機器化與自動化等。
三、通過暫時降低「咖啡稅」來降低咖啡的售價,有助於穩定市場。

連咖啡品牌龍頭企業星巴克也不敵疫情慘虧,可見新冠肺炎帶來的產業衝擊有多麼嚴重。為了咖啡產業更永續長久的經營,也許是時候思考看看,該如何藉由疫情這個契機,重整整個咖啡產業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