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73週年,許多人物都紛紛表達對受難者表達追念。前總統馬英九日前表示,自己在卸任前已大致完成賠償受難者、恢復受難者名譽、成立基金會等目標;駐日代表謝長廷今(28)日則回憶當年擔任立委時,指出馬英九在2008年立場的轉變,爭取部分二二八受難者家屬的認同,「這是台灣文化善良和健忘的一面」。

馬英九先前在臉書表示,他從留學美國後就長期關心、重視二二八,1990年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就開始參與行政院推動的二二八事件平反工作,如出版報告、建紀念碑。他於1993年出任法務部長,奉命推動《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的立法,立法院也在1995年三讀通過(自2007年改為「賠償」條例)。

馬英九也指出,自己卸任總統前已大致完成條例設定的目標,例如賠償受難者、四次延長賠償申請時間至13年、恢復受難者名譽、成立基金會、為受難者立傳、設立國家紀念館、繼續發掘真相、普及相關歷史教育等。

謝長廷對於馬英九的說法不以為然,表示1992年自己擔任立委,曾領銜提出二二八賠償條例草案,要求政府認錯賠償受害人家屬,「但當時擔任法務部長的馬英九拒絕接受草案中的『賠償』二字,力阻通過,因為當時立法院是國民黨多數,所以被迫改為『補償』。」

謝長廷認為,「補償」意味著政府並沒有錯,就好像政府徵收人民土地開闢道路給予補償一樣,政府徵收土地是為了公共利益必要,並沒有錯。

他提到,馬英九在2008年參選總統前「改變立場」,並多次探視、慰問228家屬,公開發言指二二八是「官逼民反的事件」,也爭取到部分二二八家屬的認同與支持,家屬們對馬英九的看法也因此兩歧,「這是台灣文化善良和健忘的一面」。

他提到馬英九在2008年參選總統前「改變立場」,並多次探視、慰問228家屬。   圖:翻攝自謝長廷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