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總統暨立委大選驚嘆聲中落幕,蔡英文總統以歷史新高記錄817萬票順利連任,立委席次也獲得單獨過半。形式上,鋼鐵韓粉不乏省籍分野的藍綠壁壘;雲林以南立委席次全面綠地,更加深南綠北藍的刻板印象。但其實仔細觀察,這次選舉的關鍵差異,其實不在省籍與南北,而是在世代。

台灣歷經1980年代的街頭狂飆,90年代邁入民主化進程,包括91年底國會首次全面改選;96年總統首次直選,最早困擾台灣社會的政治爭議,主要來自省籍情結與主體認同的差異。具體呈現在選舉攻防的,就是抗議外來政權與戒嚴體制的台灣意識,對陣黨國教育下的「中國認同」。

伴隨媒體解嚴,新聞自由的刺激,國會全面改選以來,中國認同與台灣認同,經常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政治議題。甚至連國民黨內部,也產生所謂本土派的次級團體「集思會」,以及外省族群為核心的「新國民黨連線」;前者可謂台灣團結聯盟的前身;後者則為新黨與親民黨的母體。

1992年第一次土斷!身份證註記取消「籍貫欄」

1992年2月,台灣首次產生主要來自台灣民意的新國會。5月,在李登輝總統的主導下,新國會通過戶籍法修正,身份證取消「省籍欄」,改以「出生地」。自此,所謂外省第二代的身份證,一律都是出生地「台灣」。

當時曾經引發外省族群的強烈反彈,在媒體報導與評論上,台灣式用語稱為「本土化」,中國式用語則是「土斷」。儘管法律上已經取消省籍,但在現實生活上,外省族群始終執著於省籍認同,即使那是從未實際踏上,只能從父祖口中得知的「老家」。

更甚者,在「大中國主義」的黨國教育之下,包括非外省族群的台灣戰後嬰兒潮世代,也有著牢不可破的「中國認同」。在此政治背景之下,人口結構明明屬於少數的外省第二代,理所當然的在特定領域佔盡優勢。例如,公務員考試、政府、媒體與教育部門的人事任用。

國民黨的外省第二代,拜媒體壟斷的優勢,在90年代的各類民意代表選舉中,當選率遠超過實際人口比例,甚至重要縣市首長選舉,也大有斬獲。例如台北市長馬英九、台北縣長周錫瑋、桃園縣長朱立倫、台中市長胡志強。

2020年第二次土斷!新世代否定「中國認同」並決定未來政局

台灣民主選舉走到2020年,就政治統獨的光譜來說,新黨比國民黨更統,基進黨比民進黨更獨。但是,立委不分區的政黨名單,在在顛覆各界傳統的刻板印象。

例如,新黨第一名是本省籍的邱毅,後面還有涉及共諜案的王炳忠;基進黨第一名是外省第二代的退休教授成令方、後面還有外省第三代的外科女醫師吳欣岱,

統獨指標性政黨,出現如此顛覆傳統政治認知的提名現象,也等於正式宣告,在台灣的統獨分野或國家認同,或許在中老世代,還殘存省籍族群與黨國教育世代的因素,但是,未來的台灣選舉的勝負,勢必取決於以否定「中國認同」為主流的新世代。

畢竟,對成長於自由民主的新世代來說,即使父母師長在情感上堅持中國認同情結,但是,面對專制中國對台灣的併吞野心,或者看到香港爭取自由民主卻慘遭殘暴的武力鎮壓時,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已成為遠比血源認同,更優先、更重要的價值核心。

過去難免被歸類於泛藍陣營的「外省第二代」學者或媒體名人,包括姚立明、周玉蔻、鄭佩芬、張雅琴、廖筱君、黃創夏、康仁俊、黃光芹、汪潔民……等,如今發表的時事評論,「自由民主」的認同,已成為超越藍綠的重要主流共識。

畢竟,70歲以下,在台灣出生、成長的「外省第二代」,父母絕大部份是跟隨國民黨來台的軍人與台籍女性通婚的「芋仔蕃薯」。所謂「外省第三代」,更不乏只剩4分之1的血源。

因此,所謂外省第三代的政治新人中,不分藍綠陣營,對專制中國的併吞威脅,對北京鎮壓香港的暴行,都採取拒絕或聲援的立場。

例如,時代力量的高雄市議員黃捷、已退出時代力量的吳錚、基進黨不分區的吳欣岱等;泛藍陣營的台北市議員李柏毅、徐巧芯、以及遭開除黨籍的李正皓等。

對於國民黨立委不分區名單的紅統,即使是前國民黨資深黨員鄭佩芬、中生代鍾小平(台北市議員),也不約而同的站在「民主認同」的立場,嚴厲提出批判。

1971年退出聯合國 註定「土斷」的歷史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統獨路線,台灣最早打破省籍分野的外省第一代人物,是1971年蔣政權代表被逐出聯合國後,甫出獄的雷震、傅正(戒嚴時代《自由中國》雜誌社長與編緝),因為深憂台灣生存,積極提出萬言書,主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劃清界線,建立新而獨立的「中華台灣民主國」。

1979年美麗島事件後,也有外省第二代的鄭南榕,憑藉黨外雜誌,堅定呼籲台灣獨立建國,甚至1990年代初期,張忠棟、戴鑑、廖中山、陳師孟、夏子勛等人成立「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積極參與獨立建國運動。

進入21世紀以來,來自省籍與黨國教育的「中國認同」,可以說,只殘存在國民黨內部的政治生態。尤其,當堅持「中國認同」的黃復興,決定了國民黨的權力分配,李登輝當然註定被掃地出門;王金平選黨主席當然註定慘輸馬英九。

這次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只能是外省籍(這屆五位參加初選者,全員外省第二代)。但是,這樣的國民黨,當然註定跟社會主流民意脫節,並且在選舉競爭上,不斷喪失民意的政治後果。

這個現象在地方選舉或許並不明顯,但是在國政選舉上,絕對是無可迴避的政治命題。雖然親韓陣營主張,韓國瑜這次僅輸蔡英文265萬票,低於朱立倫的300萬(得票380萬)。但其實這是忽略上屆投給宋楚瑜的158萬票,在這次大舉歸隊的事實。

更值得關注的是,蔡英文從上次的689萬,這次激增到817萬,很清楚主要是來自於不分族群,不分藍綠,唯一支持守護台灣,認同自由民主的新世代。

如果,國民黨執意拒絕面對歷史發展趨勢,明確跟專制中國劃清界線,隨著中老世代支持者的凋零,勢必又失去新世代,失去未來。

香港反送中運動,強烈影響台灣新世代對2020總統大選的選擇。   圖:翻攝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