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近日針對「電話門」對總統川普展開彈劾調查,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多名美國學者今天表示,未來美國眾議院決定提出哪些彈劾條款,將對彈劾案成敗帶來關鍵影響。
路透社報導,一名吹哨者舉報,川普7月致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敦促他調查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及其兒子韓特(Hunter Biden)。由於拜登目前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熱門人選之一,川普此舉備受爭議,也促使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上週宣布對川普啟動彈劾調查。
在「電話門」事件持續延燒之際,多名美國專家學者今天聚集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探討彈劾案未來可能走向,以及對國內可能帶來的影響。
前美國國安局律師、現任布魯金斯學會政治治理研究(Governance Studies)資深研究員亨尼西(SusanHennessey)表示,川普哪些作為該被列在「彈劾條款」(articles of impeachment)中,目前相關人士看法兩極。
美國憲法規定,眾議院擁有彈劾總統權利,而彈劾調查只是繁複程序中的第一步。倘若調查有足夠證據,相關眾院委員會將會列舉被彈劾人罪狀,提出所謂「彈劾條款」。只要任何一項條款獲得多數眾議員投票支持,彈劾案即被視為在眾院通過。
亨尼西指出,有些人主張條款應該只限縮在「電話門」事件,但也有人認為,應該列出川普所有做過的事,包含他高度爭議的骨肉分離移民政策。但亨尼西提醒,列舉彈劾條款應注意兩大重點,其一是確保所列項目是明確可被彈劾行為,其二是有明確有力證據。
布魯金斯學會效率公共管理中心(Center forEffective Public Management)資深研究員卡瑪克(Elaine Kamarck)呼應亨尼西說法,並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1998年彈劾案為例子。
卡瑪克指出,柯林頓因婚外情撒謊遭到彈劾,雖然作偽證是違法行為,外遇也確實不是光彩的事,但當彈劾案送到參院時,「很顯然地沒有人認為這是可被彈劾的罪行」。參院最後對柯林頓做出無罪宣判,讓他得以將總統任期做完。
布魯金斯學會效率公共管理中心副主任胡達克(John Hudak)則認為,彈劾不只是個憲法問題,也有政治層面議題須考慮,像是2020美國總統大選、眾院最終對彈劾案的表決結果。
胡達克表示,若眾院洋洋灑灑列出70條彈劾條款,最後只有5條獲得過半數支持,川普將會把結果解讀成對他的勝利。胡達克說:「但如果他們提出6、7條彈劾條款,最終通過5條,總統要把這當成勝利就難上許多。」
在眾院通過彈劾案後,案件會被送到參議院,交由參議院審判、表決。要將總統正式解職,需要2/3以上參議員投票支持。不過,目前參議院是由共和黨把持,彈劾案在參院遭封殺機率很高。
分析家指出,目前民主黨在有100個席次的參議院,黨籍參議員加上友好無黨籍議員最多只有47位。這表示,他們還需要20位共和黨籍參議員的支持,才可能順利讓川普解職。
曾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幕僚工作、布魯金斯學會政治治理研究研究員泰勒(Margaret Taylor)透露,對於彈劾案,許多共和黨籍參議員私下、公開言行有明顯差異,意思是不敢公開表態支持。
泰勒呼籲,眾議院須透過公開彈劾程序,協助住在親共和黨州及其他地方的美國人民,把川普的作為與國家基本價值擺在一起看。她說:「就我來看,真的只有透過這個公開過程,才有可能達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