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近代史上,反抗當時體制的志士不少,但由於民主化之前的短短百年間,政權就輪替過兩次,使得這些反體制的志士,因為主政者的意識形態而產生張冠李戴的過度吹捧,或是遭到刻意選擇性遺忘的對待。前者以莫那魯道為代表,明明跟國民黨、中國民族主義一點關係都沒有,卻因為發動霧社的出草,被國民黨追封為「張老」。張?老?簡直莫名其妙;後者最鮮明的例子,則非蔣渭水莫屬。
蔣渭水是國民黨意識型態中相當認可的台灣代表人物,但這樣的認可卻是「半套」。先來說說為什麼國民黨會肯定蔣渭水。首先,蔣渭水家族是來自中國漳州的移民,成長過程中接受漢文化的教育,並目睹日本領台初期的壓迫統治,繼而產生對於中國的認同。
考進總督府醫學校後,與同為漢族的學生對抗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人的差別待遇,此後更進一步加入中國同盟會的台灣分會,對孫文相當景仰;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民族自決浪潮、日本內地大正民主風氣與總督府打壓台灣人結社之「治警事件」等影響,先後參與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報,乃至於成立台灣民眾黨。最後雖因傷寒而於40歲英年早逝,卻也留下「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等傳送後世的名言。
從蔣渭水短暫的一生來看,不難發現為何他會受到國民黨的「青睞」,成為國民黨的台灣人代表:醫學院出身、認同漢文化、反對日本不公平殖民統治。然而,國民黨所能接受的蔣渭水,也不過僅是真實蔣渭水的部分面貌而已。從蔣渭水及其親友留下的書信、著作等資料來看,真實的蔣渭水,絕對是國民黨所無法接受的頭痛人物。
真實的蔣渭水,不畏強權、將爭取群眾權益至於個人利益之上,更是服膺左翼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分子。具備如此特質的蔣渭水,倘若活到戰後,目睹國民黨來台的腐敗統治,一定會挺身而出,像對抗日本殖民政府一樣對抗國民黨。
雖說歷史沒有如果,然而蔣渭水的戰友廖進平、楊元丁、黃賜、阮朝日等遭到國民黨殺害;第三個兒子蔣時欽因228事件遭國民黨通緝流亡香港;養女蔣碧玉丈夫遭到國民黨槍決;僅胞弟蔣渭川作為樣板,而在國民黨政府中擔任內政部次長。從這些後續的發展來看,蔣渭水一定是國民黨的眼中釘、肉中刺,對照國民黨如今對他的吹捧與宣傳,何其諷刺!
然而更諷刺的,莫如馬克思曾說過的名言:「歷史本身經常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就成為鬧劇了」。當國民黨消費蔣渭水成為一場悲劇時,如今卻又有政治人物預備以「台灣民眾黨」為名組黨,對照該政治人物與蔣渭水的生平與言行,何嘗不是一場台灣的鬧劇?
文/吳軒和(歷史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