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2020年將舉辦第32屆夏季奧運及第16屆夏季帕運,成為亞洲首個兩度舉辦夏季奧運的城市。相較1964年東京奧運日本躋身先進國家行列,同時催生經濟高度發展,2020年東奧前的日本面臨少子高齡化、人口減少、中央與地方政府持續舉債等問題,這次奧運能否接下56年前的棒子,完成二度「改變日本」的任務,很多日本民眾都在期待。

奧運讓國家起飛 日本1964的記憶

1936年,東京第一次申奧成功取得1940年奧運主辦權,但因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放棄舉辦;東京在二戰後1955年再度申奧,輸給羅馬。

東京再接再厲於1959年申奧,成功擊敗其他城市奪下1964年主辦權。

為順利主辦1964年奧運,日本在東京都內興建各項賽事場館、選手村與基礎建設,也在東京都以外地區進行各項建設與準備。

據估計,1964年東京奧運約投入265億3400萬日圓經費。

1964年東京奧運舉辦期間,全球發生了幾件重大事件,例如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被退休」、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度進行核子試驗等;蘇聯的太空船首度搭載3名太空人升空,並在通過東京上空時熱情地向參加奧運的全球青年打招呼。

美國牧師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也是在1964年東奧期間,確定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東京成功申奧後,在舉辦前的1964年4月28日獲准加入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是土耳其外第2個加入OECD的亞洲國家,也是第一個跟OECD前身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無關的成員國。

日本成功加入OECD,是二次大戰前居全球「五大國」之一的日本,能夠跨越二戰戰敗難關,以先進國家之姿「復活」的其中一項證明。

東京幸福三丁目 有鐵塔和電視 還有奧運

因為東京奧運的舉辦,日本進行大量投資,民眾為了看彩色轉播,電視機銷量等直線上升,為日本經濟帶來所謂的「奧運景氣」。

且因為擁有電視機的家戶成長,電視節目觀眾也隨之增加,娛樂性高的綜藝節目也愈來愈多。

1964年東奧對日本在二戰後發展扮演重要角色,日本學者吹浦忠正日前撰寫專文回顧這段歷史。

他提到,1964年10月10日,第18屆夏季奧運在東京開幕,由當時的日皇昭和發表開幕宣言。

吹浦說:「日本主辦1964年東京奧運相當成功,當時距離二戰戰敗僅19年,就向全世界展現日本戰後復興的樣貌。」

1964年東京奧運開幕式順利進行,各項賽事未有延誤,選手村管理與營運都很完美。當時日本社會展現出的效率與安全,也讓世界各國選手、工作人員及媒體記者驚嘆。

另外,他說,日本最醒目的建築不過就是當時世界最高的電波塔「東京鐵塔」,但在接受各國援助的同時,日本還打造出世界第一座高速鐵路「東海道新幹線」,趕在開幕前啟用。日本還建設首都高速公路,也建造名留世界建築史的各個競技場,完成由人造衛星進行奧運電視實況轉播的創舉等,都向世界證明日本的技術能力。

吹浦說,日本藉著1964年的東京奧運,加速整個國家高度成長。

冷戰年代 那年東奧也不平靜

值得一提的是,中華民國當年以「台灣」(TAIWAN中華民國)的名義參加東奧,也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參加,北越也缺席。

1964年東奧在冷戰時期舉行,當時國際情勢變化多端。開幕後第7天,中國進行首度核子實驗,無視自古以來高舉和平的奧運精神,讓正在參加奧運的所有人感到震驚與沮喪。

雖然當年的蘇聯有派出選手團參加東京奧運,但也同時間數次派出戰機在日本周邊空域飛行,讓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每次都緊急起飛因應。

1964年東奧為日本帶來發展榮景,但隨著19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經濟破裂,進入「平成大蕭條」,那段美好的歲月已成追憶;即將在全新令和年代登場的2020年東奧,能為日本帶來什麼樣的意義與發展?

複製1964經驗 還是改變重生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雖然2020年東京奧運將迎接來自世界各地頂尖運動員,也讓人急切盼望日本年輕選手能大顯身手,但仍有令人不安的情緒。

有人懷疑,在投入鉅額資金舉辦後,真的能發生日本民眾期待的變化嗎?

東京舉辦奧運及帕運,合計會期為32天,根據日前試算,需要約1兆4000億日圓經費。

有人質疑,竟然要花這麼多錢來舉辦一次為期不過一個月的體育大會;如果加上因為舉辦奧運強化全日本維安戒備等間接經費,投入的經費遠高於上述估算。

難道這樣做真的是浪費嗎?這篇專文並不認同,雖然有必要最大限度減少浪費,但如果認為奧運與帕運「只是單純的體育大會」,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

日本現在不僅在地方面臨人口減少與高齡化的問題,甚至連大都市都陷入相同處境,很容易想像這是日本所有人現在要面對的嚴重問題。

人口減少加高齡化,再加上中央與地方政府持續增加舉債,再這樣下去,日本社會將逐漸陷入功能失靈的窘境。

面對人口減少,日本政府打開國門,讓全世界各國的人都能來到日本,是其中一項對策;不分國籍、性別、宗教及價值觀,也不管有沒有身體缺陷,希望尊重每個個人的獨特性,打造任何人都能安全舒適生活的環境。

就算是在高齡社會,也要保有活力健康生活,讓體育更進一步進入民眾生活非常重要,也有必要打造對身障者或高齡者友善無障礙的社會。

藉由主辦奧運及帕運,是讓日本社會與民眾想法能產生變化的「開關」。日本領先世界各國迎來人口減少與高齡化時代,就像1964年東奧在日本發展扮演的重要角色,對已跨越分水嶺的現代日本來說,舉辦奧運及帕運仍有重要意義。

拚奧運拚觀光 日本要走出高齡少子衰敗命運

實際上,朝向2020年邁進的日本社會已發生各式各樣變化,最容易了解的就是外國觀光客激增。

從數字上來看,東京申奧成功的2013年,是日本首度迎接千萬人次外國觀光客的一年;不過才3年時間,2016年的觀光客大幅成長到2400萬人次;2017年達到2900萬人次,2018年更一舉突破3000萬人次大關。

日本政府希望2020年時,迎接4000萬人次外國觀光客。

雖然舉辦東奧不是外國觀光客增加的主因,但無疑是其中的契機,對持續投資飯店、旅館,及重新裝修機場、轉運站、觀光設施等業者來說,明確意識到迎接2020年是眼前的目標。

不光是觀光,對很多本來不確定是否新增投資的企業來說,2020年東奧也成為支持企業投資的一項因素。

另一方面,帕運的角色也愈來愈受關注,每個人都可以在社會上扮演各種角色的「共生社會」這個名詞,日人也習以為常的使用。

2020年東京奧運及帕運期間,需要逾8萬名志工投入協助。日本舉辦奧帕運,有助促成企業針對從事志工工作而修改休假制度,形成志工文化。

也因為舉辦奧帕運,很多民眾配合捐出不用的手機與電子產品,讓主辦單位從回收電子資源中取出稀有金屬,作為獎牌製作原料。日本未來如能確定這類回收制度,可能成為新興的資源大國。

2020年東京奧帕運,藏有改變日本社會與民眾意識,並改變成為志工大國的可能。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在東奧投入的資金,應該思考是對未來的投資。

2020年東奧目標與1964年不同,1964年著眼的是日本要趕上世界先進國家,多數資金投入新幹線、東京首都高速公路與地鐵等基礎建設;2020年目標應放在社會與民眾的意識改變。

日本生命基礎研究所研究理事吉本光宏過去在會談上說,1964年東奧向全球展示東洋小國令人驚訝的經濟成長模式,給很多國家夢想。

吉本說,現在的日本社會面臨超高齡化及人口減少,2020年東京奧運能給予什麼樣的未來願景,是外界對日本好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