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戰線拉長,特首林鄭月娥面對百萬群眾要求下台壓力,恐成中南海燙手山芋。尤其泛民主派人士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晤,更是引起北京警惕,讓修例性質上升至國家安全問題,甚至成為中美貿易戰的博弈籌碼。香港媒體分析認為,如果中美兩國領導人習近平川普在本(6)月28日到29日的大阪G20峰會談判能夠達成,香港的《逃犯條例》修訂就有可能撤回;反之,如果「川習會」談判破裂,則仍然會繼續立法的程序。

根據最新出刊的2019年第24期《亞洲週刊》的報導,此次《逃犯條例》的修訂,香港政府的官方說法是為了解決港人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女友後潛逃回香港的「陳同佳案」,因此在今年2月宣布提交修訂《逃犯條例》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展開《逃犯條例》修訂的過程。

報導指出,但台灣立法院隨即通過提案,要求香港《逃犯條例》只加入台灣,陸委會也表明不會在「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提下作任何關於嫌犯移交的安排,讓香港政府希望通過《逃犯條例》修訂處理「陳同佳案」的說法破滅。

報導稱,隨後由於香港政府文宣戰的進退失據、法律邏輯的混亂,加上商界普遍擔憂一旦《逃犯條例》修訂通過後動輒被入罪也持反對立場。如此一來,終於在6月9日爆發了自1997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遊行,12日並形成「佔中2.0」的格局,有可能演變成法國「黃背心」運動般曠日持久的城市游擊戰。

在此同時,《逃犯條例》的修訂也成為中美博弈的焦點。報導提到,泛民主派李柱銘等人訪美與蓬佩奧會面後,北京態度明顯變得強硬,美國則不惜將《逃犯條例》與《香港關係法》存廢掛鉤。時至今日,《逃犯條例》的修訂與否,事實上已不單純是香港事務,更成為中美博弈的一部分。

6月11日,美國國務院就關注《逃犯條例》的修訂,警告修例會影響香港的特殊地位,威脅可能會重新考慮《香港政策法》(Hong Kong Policy Act)的地位。相對地,北京政府也把這件事提升到中美博弈的角度,外交部發言人多次發言反擊美國的看法。

報導也引述香港大學講師袁彌昌的分析稱,事已至此,香港泛民主派、建制派在策略上都不會有大的轉變,但他認為,如果罷工、罷市對香港經濟損害浮現,可能會使商界議員的立場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