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調查,近半年來台灣已發生五起父母殺害子女後自殺的案件,已有八名兒少受害。據研究顯示,離婚後第一年內為攜子自殺高危險期,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呼籲,離異父母挑戰最大,但應以孩子最大利益為依歸,建立長遠而持久的親職夥伴關係,共同為孩子塑造兩個關愛家庭。

本月18日台中市太平區發生父親攜子燒炭,造成一家四口身亡的悲劇,雙亡的子女中分別為九歲與六歲。家扶基金會表示,近半年來全台已發生近五起父母攜子自殺案件,共計有八名兒少受害,其中五名已不幸身亡。

家扶基金會談到,「殺子自殺」案件背後成因很多,不宜隨意指責任何人未善盡預防的努力,或咎責於被認為應該預防此悲劇發生的人,然而,「殺子自殺」卻是一種最殘酷的兒少虐待行為,在於父母剝奪、終止了孩子的生命權。

「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父母沒有權力決定孩子的生命。」家扶觀察,近年來我國殺子自殺的案件發現,五成以上原因與經濟因素相關,生活壓力更是高達八成。經濟問題容易形成生活中壓力來源,當家庭無法處理或擁有足夠資支持系統面對問題時,兒少容易受到父母因失業、衝突、疏忽及經濟等壓力事件,成為父母抉擇中的犧牲品。

而近期的台中案件,屬於父親殺子後自殺類型,根據研究顯示,該類型主要危險因子有:離婚後第一年內為殺子自殺的高危險期、加害者曾透露輕生意念或有自殺未遂意念、加害者情緒穩定度不足等。

然而分析近半年發生的五起殺子自殺案件,有三起的導火線起於爭執衝突情感失和。家扶基金會表示,離異的父母必然面臨種種的情緒,如哀傷、憤怒、抽離、防禦甚至愛等,生活上的適應與困難是相當艱鉅的挑戰,必須透過專業人士的協助、清晰了解心情,才能走出困境。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呼籲:「離異父母應以孩子最大利益為依歸,建立長遠而持久的親職夥伴關係,如以孩子為依歸取代以自己為中心、讓孩子同時享有父母的愛、改變未來的角色、管理憤怒情緒、控制衝突及共同協商等步驟,共同合作為孩子塑造兩個關愛的家庭,讓他們健康的成長。」

家扶基金會強調,從兒少所在的家庭、社區與鄰里著手,建立緊密的防護網,以此預防兒少不當對待情事發生、即時找到潛在需要服務的兒少,希望從正式資源到非正式資源,都能成為社區中共同守護兒少的一份子,及早介入服務讓兒虐致死憾事不再發生。

※ NOWnews.com【今日新聞網】提醒您: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
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