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調查,目前全國各縣市公共空間威權象徵(僅缺基隆市和花蓮縣還沒提供調查資料),兩蔣(蔣經國和蔣介石)紀念物包括塑像和遺像,就有1214件,其中,蔣介石就佔了1083件。該會代主委楊翠說,以擁有大國界的烏克蘭為例,公共空間威權象徵的銅像數量也不過幾千座,台灣的密度真的非常高,未來將聽取地方和專家的意見後,再提出解決方案。

楊翠接受新頭殼記者專訪時表示,促轉會一直以來想透過媒體跟社會大眾溝通,我們並不是被污衊的那個「東廠」,我們也不是關在冷氣房裡自己做決定,但我們的艱難點在於,要進行很多跨部會包括中央和地方乃至於執政者和人民間的對話,不可能是由促轉會決定,中央或地方政府就應該這樣做,我們需要去說服他們,因此,「全國各縣市公共空間威權象徵」調查是我們做的其中一件事。

楊翠表示,「我其實對於整個台灣的景觀並不瞭解,台灣到底有多少威權象徵銅像,我也不知道,所以,在未進行調查之前,我沒有任何論述基礎。」因此,這就是為什麼促轉會正式啟動的前半年很難讓大家知道我們做了什麼,以該調查而言,「說老實話,我覺得這已經是個創舉了!」

楊翠指出,最近也蒐集了很多資料,以波蘭為例,他們也要移除公共空間的紀念物,有相關法案支持,可是沒有很成功,這也是我們要引以為鑒的,沒有成功的兩個原因包括:一、經費是由中央或地方出,二、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波蘭公共空間的紀念物到底有多少?但我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例如彰化或台中哪條路上有一個叫做中正的什麼公園或是中正的什麼東西,因為我們都是有地址的,有明確的座落點。波蘭因為面積比較大,又不知道這些在公共空間的威權象徵紀念物到底在哪裡?有多少個?然後到底有沒有達成目標,也不曉得,有移了一些,但百分比有多少,也不知道,所以你很難說波蘭對有沒有成功。

因此,楊翠說,「我的策略是先調查出來,再去跟縣市政府看看有沒有可能溝通,九合一選舉前,本來想說跟一些比較支持做這件事、有相同意願的縣市合作在地論壇,討論解決的方式,但選舉的結果翻盤,和地方政府合作可能比較困難了,接下來,可能會選擇以明年度編列的獎補助經費跟民間團體合作,選擇部份縣市舉行在地論壇,做出一些範例,用這樣的方式蒐集地方意見後,下一階段就是召開專家會議,做出一些處理的建議」。 

至於現在全國各縣市公共空間威權象徵的調查最新數據,目前兩蔣(蔣經國和蔣介石)紀念物包括塑像和遺像,就有1214件,其中,蔣介石就佔了1083件,但這還沒包括選後調查資料還沒回來的基隆市和花蓮縣。 

楊翠強調,這個數量是具有說服力的,她也找了一些國外的案例,以烏克蘭而言,擁有這麼大的國界,公共空間威權象徵的銅像數量也不過是幾千座而已,和台灣腹地這麼小相比,以密度來說,台灣的密度真的很高,「我覺得,這個數量就是告訴我們,蔣介石已經過世40幾年了,以他的東西、他的塑像和他的崇拜物遺留在台灣,單單以塑像來講,就有1083件,密度真的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