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許多明星學校,額滿問題嚴重,造成許多學子需前往距住家更遠的學校就讀,北市議員李慶元調查發現,106學年度國中新生中,通訊地址非台北市內的學生高達1110人,佔18所額滿學校新生14.8%。李慶元認為跨縣市學生前來北市明星學校就讀,將壓縮真正居住北市的學生受教權,要求教育局稽核「居住事實」,以利北市教育資源供給實際居住北市的學生。

台北市議員李慶元於今日在市議會教育部門質詢中指出,台北市106學年度國中額滿學校有18所,其中新生通訊地址非台北市的人數多達1110人,佔全部額滿學校新生的14.8%;國小額滿學校有21所,新生通訊地址非台北市的人數有390人,佔全部額滿學校新生的9%;而這些來自外縣市的新生,跨市來北市心目中的明星學校就讀,擠壓到的卻是真正實際居住台北市的學生就近受教權。尤其,台北市有限的教育資源,遭到這麼多虛設戶籍,而實際上不住在台北市的「外地學生」來搶佔與剝削,不但造成教育經費益加吃緊,更排擠到台北市多元托育及教保照顧的資源供給。

李慶元表示,天下父母心,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點,想方設法讓孩子就讀有特色,或升學率高的國中、小學,台北市許多明星級學校也因此成了首選,其中不乏外縣市爭相跨市跑來就讀。這些家長在明星學校學區購入房產,並將自己和小孩戶口遷至當地,或者拜託住在學區內的親戚朋友,將小孩戶口寄放在他們家,藉此獲得入學資格,但這個現象明顯影響了北市學生的入學權益。尤其是真正實際居住學區,但買不起房子,只能租屋的台北市民。

經李慶元調查發現,台北市106學年度國中額滿學校有18所,這些額滿學校的新生共有7484人,其中通訊地址非台北市的人數多達1110人,佔全部額滿學校新生的14.8%,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被列入實驗國中的大安區民族國中,七年級新生人數117人,通訊地址非台北市人數竟高達63人,佔整體比例53.8%,等於說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可能來自外縣市;比例第二高的是文山區景興國中,也有30.4%,444個新生中,有多達135人通訊地址不在台北市。

國中新生年齡已經13歲以上,以搭車通勤方式上學家長較放心,所以越區及越縣市就讀的情形相當嚴重,尤其是住處雙北交界附近的國中,外地學生更方便跨市來就讀,所以台北市18所額滿國中,學生通訊地址非台北市涉及跨市就讀排名前十名的(如附表)校區幾乎都鄰近雙北交界處。

至於國小跨市就讀的狀況,受限於6歲入學兒童的通學問題,雖然比起國中略不嚴重,但一樣是天下父母心,外縣市家長想盡各種方式,讓孩子擠進台北市就讀國小的情形,也已嚴重影響了實際居住學區,真正台北市學童的就學權益。106學年度國小新生通訊地非北市人數佔新生入學人數比例,超過20%以上的,多達5所國小,包括佔比最高的明湖國小達24.7%,279個新生中,佔69人;其次依序是蓬萊國小的22.7%、南港國小的21.5%、金華國小的21.2%,以及景美國小的20.2%,其校區似乎也與鄰近雙北市交界有關。

106學年度國小額滿的學校有21所,新生共4330人,只有和平實小、國語實小、博嘉國小三所,沒有通訊地址非台北市的新生,其他18所新生通訊地址非台北市的人數有390人,佔21所額滿學校新生的9%

李慶元質疑,國中、國小新生入學條件是學生及父母或監護人共同設籍在同戶籍內,並提供設籍地的房屋所有權狀,足以證明居住事實的水電費繳費證明。如設籍地是租來的房子,則國小學童的租屋契約須經過連續3年以上的公證;國中的房屋租賃證明則須經過連續6年以上的公證,接著才能依照自有和租屋設籍先後順序入學。但問題是,各國中、小針對學生申請入學資料,只作書面形式審查,所謂「足以證明居住事實者」,就只是這些書面資料而已。所以,外縣市學生運用「幽靈戶籍」,就來剝奪了真正住在台北市各額滿學校學區的學生就學權益。尤其,在台北市租房要公證,又得設籍,有些房東並不願意,更何況還要連續3年、6年?許多真正租住台北市的學生,擠不進他們就近的額滿學校。所以,為了確保他們的入學權益,教育局應設法從實際稽核「居住事實」著手,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