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出訪返國翌日,外交部宣佈與薩爾瓦多斷交。這是蔡政府上台以來第5個斷交的國家。但台灣社會似乎並沒有兩蔣時代被日、美等國斷交那種惶惶不安(當時是台灣人口外移的高峰),也沒有李登輝時代對於韓國斷交那般氣憤。
自從「退出聯合國」後,「斷交」對台灣人而言便不是什麼新鮮事。1968年(蔣介石還在位),世界上還有64個國家與台北有邦交;與北京有邦交者還只有45國;到了十年後的1978年(蔣經國擔任總統),情勢逆轉到只有24個國家願意跟台北維持邦交,與北京有邦交者已經高達112國。蔣經國任內,最慘時只剩22個邦交國。外交部,當時被戲稱為「斷交部」,因為斷交竟然成了主要業務之一。
李登輝任內採取「彈性外交」,又多爭取了6個邦交國。但韓國、沙烏地阿拉伯等重要國家也在此時與台北斷交。陳水扁政府任內也斷了9個邦交國,但新增了3個邦交國。馬英九任內雖然號稱與北京「外交休兵」,但仍舊丟了1個邦交國:甘比亞。
相較於馬政府8年的相對安靜,蔡政府上任兩年失去5個邦交國似乎頻率高了點。
2017年1月3日,《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便曾報導,巴拿馬、巴拉圭與薩爾瓦多的新領袖都表明願意改換與北京建交,時間點由中國決定。如今巴拿馬和薩爾瓦多都已成為北京的囊中物;巴拉圭尚無異動。對此,台灣社會也波瀾不興。
很重要的原因,是台灣社會對於邦交國的重要性不再那麼看重。早先,北京與台北爭的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地位。世界各國對台北的承認,是「政府承認」,而不是「國家承認」。邦交國的數量,與北京或台北爭「正統」大有關聯。
然而在歷經民主化之後,台灣社會對於「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這一套早就當作是神話。也隨著我方的邦交國只剩下國際地位上較為弱小者,社會各界對於美日等雖然沒有正式邦交,但關係密切一如盟邦的國家之看重,自然遠勝過這些邦交國。事實上,外交部的北美司仍然是「天下第一司」,外交官也一樣重視美、日、歐,更甚於邦交國。
孤立台灣,是中國的一貫策略。從這點而言,在蔡政府任內的挖斷台北的邦交國就顯得不是那麼有份量。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真正對台灣最重要的外部力量-美國在蔡英文上台後與台灣的關係已經接近冷戰前期共同對抗中國共產黨的時代。連一些死硬的親中派也只能吶喊「不要成為美國的棋子」。
中國在蔡英文與川普通電話後,挖走聖多美普林西比。如今又在蔡英文成功過境美國後,挖走薩爾瓦多。凡此,都很難在台灣社會投下震撼彈。畢竟,與美國的關係拉近所加的分,還是遠遠超過失去這些邦交國所扣的分。
有誰真的以為斷了這些邦交國,台灣就會失去與國際互動的能力嗎?
延伸閱讀:
小英到NASA引起中共眼紅....林昶佐:不該拘泥邦交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