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聯合報標題「鳳梨價格崩盤,合作社批農委會竟宣傳外銷成績佳」,乍看似乎言之成理,其實不然!

農委會身為掌管農產品產銷情況的中央主管機關,數字會說話,今年鳳梨外銷確實有明顯成長。那麼何以鳳梨價格有「崩盤」之說?以6月30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鳳梨進貨拍賣97公噸,上、中、下價格分別為每公斤17、12、7元。反觀,嘉義大林農民說他們的上、中、下價格為3、2、1元,應與品質欠佳有關。

以上價格的落差說明了國內鳳梨整體產銷成長,並不代表每一個別地區農民的鳳梨都能賣好價格,畢竟價格是品質的反映,品質好的鳳梨,才會有好價格。舉例來說,台農17號金鑚鳳梨不耐高溫,超過31度即容易熱傷丶產生過熟酒味!高糖度,遇雨果實即吸水,而裂果丶流汁!嘉義民雄的鳳梨專業產區,農民都懂得提早在9丶10丶11月催花,隔年3丶4丶5月採收,避開6至7月的高溫。

此外,6月已是嘉義鳳梨的「季尾」,此時的鳳梨品質較差,盤商出價自然也不會太高。而近年鳳梨價高,大林平地(黏質土壤排水差)跟著種鳳梨,遇上連日高溫接著大豪雨,鳳梨吸水太多,變成「肉聲果」(鼓聲果品質才好),且吸水太多切開容易流汁,內部容易發酵有酒味,不耐儲藏無法外銷,盤商不願高價收購,確實也是造成低價的原因之一,跟那一黨執政一點關係都沒有。

當農產品價格直直落時,農民總是對著鏡頭罵中央政府毫無作為,但地方政府理應比中央更早掌握產銷情形,此次也沒有看到嘉義縣政府對此有什麼動作。6月30日聯合電子報「鳳梨農怒:農產要低價就選民進黨」報導,內文林姓農民說:「現在鳳梨已經到收成末段,很多農民都賠到放棄採收,曾跟鄉公所、農會反應都沒人理,現在上面聽到了農民訊息下來摸頭,他呼籲要繼續向上反應、抗議。」
農民是否跟鄉公所、農會反映,這些單位都沒有處理?需要進一步釐清,但農委會已經是農政最高機關,如今已經介入提供協助,這些農民為何仍嫌不夠?

農委會農糧署接獲大林鳳梨價低訊息後,立即主動前往瞭解,並媒合加工廠用每公斤8元(高於盤價)收購加工,6月30日上午農糧署蘇副署長與南區分署姚分署長再度前往關心,億鑫合作社大多數社員都感受到政府的用心協助,同意不北上陳情抗議,但仍有少數農民表示仍要北上抗議,也令人不解,不禁質疑是否另有意圖。

從媒體識讀角度來看,此事6月28日露出,中國時報接著於6月29日以「諷刺!鳳梨1元農民哭哭 農委會卻宣傳外銷好得很」唱和,採訪的對象除了億鑫合作社負責人簡源松外,還訪問「大林鎮民簡志偉」。據查其為救國團大林團委會主委,更是國民黨大林鎮長候選人,媒體採訪農產品議題,訪問與農業無關的「大林鎮民」不是很奇怪嗎?且該則新聞有多家媒體露出,顯然是特別安排媒體採訪的結果。

據6/29華視新聞同一則新聞的報導,內容有說明「鳳梨價格會崩跌,就是因為連日豪大雨後又接連幾天放晴讓鳳梨加速黃熟」,既然農民也承認是因為天候影響品質,政府也已經出面幫忙解決問題(雖然價格低也不是政府的錯),仍揚言要串連南部五縣市的農民北上農委會抗議,加上連續三天少數媒體跟進唱和,內容大同小異,同樣刻意以訛傳訛,部分農民與特定媒體是否受到操控、刻意製造紛擾?才是檯面下令人不安的陰影!

文/沈承翰 (科技業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