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於5月9日首度逐條審查行政院版《醫療事故及爭議處理法》(簡稱醫爭法),因草案爭議太大,才審查四條就休會。醫改會今(21)日偕同交大科法所特聘教授林志潔召開記者會,公布針對醫糾病家最新調查,不到半數會找衛生局調處,其中,又有近六成對衛生局調處不滿意,更有高達62%對院內關懷不滿意。醫改會呼籲,民眾都已對現有醫糾機制高度不滿,若政院版的醫爭法比現有機制還落後、向醫院經營者傾斜,恐難透過修法化解現今醫病法三輸局面。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說,立院去年12月底三讀修正醫療法82條,將醫糾的民、刑事責任認定標準嚴格化,並附帶決議要求行政部門速將《醫爭法》送立院審議。行政院遲至4月才通過政院版草案,送到立院,5月9日首度逐條審查就踢到鐵板。

醫改會今天公布今年度針對發生死傷之醫糾個案家庭所做的追蹤調查結果,醫糾病家接受院內關懷的比率,只從104年的17%略增到18%,醫糾關懷小組「有設置之名、無關懷之實」的老問題依舊存在。此外,接受過院內關懷者對院內關懷的不滿意度,卻由104年的50%飆升至62%。

其次,一半以上的病家(55%)於發生死傷醫糾後,並未選擇找衛生局調處;找衛生局調處者,卻有57%對衛生局的調處品質不滿意。其中,最大問題在於沒有鑑定作依據,衛生局的調處經常淪為沒有真相、搓圓仔湯的調解,再加上醫院代表通常沒有被授權做決定,更難讓民眾信任利用。

此外,衛福部法務部去年在13個縣市開辦「多元雙向醫療爭議處理機制試辦計畫」,但醫改會進一步分析這13縣市的受訪對象後發現,高達7成的受訪者表示從沒聽過這項計畫;77%表示,在衛生局調處過程中,沒有人說明或提供過專業評析意見。

劉淑瓊說,這次《醫爭法》排除先前有爭議的《補償法》條文,加上104年立法通過的《生產事故救濟條例》、106年開始試辦的《多元雙向醫療爭議處理機制試辦計畫》,已逐步建立「保全證據/院內關懷/專業調解/預防再錯」等機制,是最有機會完成醫糾非訟化處理機制的立法契機。

劉淑瓊強調,醫界遊說立委與政府在去年底爭取到修改《醫療法》82條讓醫糾民刑事責任嚴格化時,信誓旦旦地說未來要強化醫療機構的責任、趕緊推動《醫爭法》完整配套;但沒想到拖了數個月後推出竟是個「向醫院經營者放水」、「倒退嚕」、「不爭氣」,完全無助於解決現今醫病法痛苦的《醫爭法》草案。

醫改會認為,既然要新立《醫爭法》,就不應該比現有的多元雙向調解、生產救濟的機制還落後,籲請立委逐條嚴審把關,防止法案倒退嚕;並且學習德、韓兩國以及國內新北市調解成功經驗,立法要求衛生福利部補助各地衛生局進行醫糾的行政調查與專業鑑定,再依據當初的背景與真相來調解,降低雙方醫療專業知識的落差及溝通路障,尋求雙方的共識與包容,讓「醫糾悲慘世界」儘早落幕。

醫改會今(21)日偕同交大科法所特聘教授林志潔召開記者會,公布針對醫糾病家最新調查。   圖:醫改會提供